close

水的研究研究課    秀珊  10/18/2010


如何演出水的三態?只要3個大孩子跟6個小孩子,道具不需要!孫老師宣布這堂課的演員組成,她需要三個大孩子,各自再找兩個小孩子上台,由一個大孩子左右各牽一個小孩子,大孩子當O,小孩子當HH2O組成的就是水分子。水分子在常溫下,分子間呈現流動狀態,但當溫度開始下降,20度、10度、零度,剛開始水分子僅是流動漸緩,慢慢地,溫度持續在零度時,所有的分子都黏在一起了,孩子們聽著導演的指令,從流動地逐漸變成凝結的,彼此身體靠在一起。老師趁機放入今天的「知識」:可以流動的是液體,現在不能動的是固體。


現在開始加溫囉!水分子慢慢變成液體,孩子們也鬆開彼此的距離,三組水分子開始移動,但溫度還是無法升高,必須再多給一些能量,終於衝破零度,溫度開始升高。快100度時,分子間動得越來越快,當抵達100度時,持續加溫,一開始溫度仍沒有變化,但是加溫到一定程度以後,水分子開始分得很散,三組水分子散落在教室各處,這是水蒸發了!


老師說,要讓水變成氣體,需要很多的能量,氣體能產生的能量是水的5倍,(這是國中生今天要另外學會的)。


演員們下台一鞠躬!孫老師說:這齣戲是我的研究:水的三態的呈現。水有三種相(phases):固態、液態、氣態。溫度改變,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也會改變,你們可以看出來固態時分子間的吸引力很強,液態時流動,氣態時分得很散。


老師開始放投影片,帶大家復習了前幾堂研究課的學習重點:
不知道什麼--
問問題
怎麼學會
--研究方法
我學會的過程
--研究報告


老師解釋,文獻探討不是把問問題列出,再直接填入答案。例如問了「水的三態是什麼?」這個問題,並不是(打個電話問人或上網)找到「固態、液態、氣態」的答案填入問問題中當作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是:透過「問問題」,知道自己該找到哪些書,進行閱讀後將所得的資料重新統整。


所以文獻探討要對研究的主題
1.問出問題,抓出主題重要的概念,
2.
蒐集資料:分辨這個問題會出現在哪些書中,以找書
3.進行閱讀,
4.抓重點,加以劃線並
5.割捨無意義的資料,最後
6.建立表格。


老師為我們示範他如何進行「水的三態」。
在問問題部份,分別問了五個問題:
1.
為什麼沙漠白天熱,晚上冷?
2.
為什麼湖面結冰,湖底的魚還可以活?
3.
為什麼冰塊會浮起來?
4.
為什麼蒸氣可以用來推動火車?
5.
為什麼水會往低處流?


接下來進行文獻探討,從找資料、閱讀到重點整理,老師一步步呈現他進行文獻探討的過程。


下一步是研究方法。老師對於文獻探討所獲得的資料進行驗證,進行「水的三態」的實驗,實際地觀察水在三種環境下所呈現的相,並逐一驗證文獻探討整理的重點。


水這麼柔軟,竟然還可以用來切割石頭?老師分享有一種刀子,它是利用像一根頭髮粗的吸管,在水穿過的瞬間產生極大的壓力,當壓力夠時,可以雕刻跟切割。老師說:水雖然很柔軟,但在高壓時,也會變得很鋒利。這提醒我們再溫柔的人,在高壓之下也可能成為傷人的工具。


談 研究,就不能不談處理資訊的技巧:觀察、分類、測量、推論、溝通表達、利用數字或符號。過去我們常使用觀察的技巧,今天老師教大家「分類」。分類就是把一 樣的放在一起,但是重點是「怎麼分?」當大量資訊呈現眼前時,不同的角度,分類方式產生的分類結果截然不同。老師透過不同的圖形、語文的字形架構、數學的 分類,讓我們看到分類的思維。所以研究時,必須說清楚,自己以什麼角度分類。


今天的品格筆記


知識:水分子、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水刀


技能:文獻探討、抓重點、分類


品格:1.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
      2.
最柔軟的東西經過高壓,可以變成最鋒利的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