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自然課為素材的研究課   振寧10/18/2010


一 進共同教室,孫老師就邀請自願上台演戲者,三個五色鳥男生主動包辦了所有角色,這似乎在老師的意料之中,所以她下了一道指令:請這三位哥哥去邀請兩位比較 年幼的學弟妹上台一起牽手。孩子們聽到要牽手,本能地就找同性別的一道上場,整個台上就只有男生。老師的機動性甚高,看到台上有孩子已經無法自我控制,就 要求換人,邀請一位大女生上場,五色鳥的筠涵找兩個小小孩,果然她也找了同性,台上就至少有一組女生了。


老師清楚地說:今天要演水的三態。我心裡正納悶這些孩子要怎麼演?老師就叫孩子們大的牽小的開始「流」起來了。原來老師把兩個小的當作H,把大的孩子當作O,所以三個人牽手不就是H2O?老師宣告此時水是液態,水分子的活動自然流暢,孩子們便手牽手在台上自在的「流動」著。


接 下來老師喊:溫度下降了,一直下降後水會變成什麼狀態呢?聰明的孩子們都回答道:結冰了!老師就告訴大家此時的水分子要緊緊靠在一起的,這叫做固態。她要 求台上的孩子們要緊挨著,要移動時是整塊移動。她問孩子們這樣有什麼感覺,孩子們便說這時候大家靠得好近,要動都不容易呢!這又是老師要的答案了,只是是 由孩子們口中脫口說出,自然是他們有所體會的東西了。


第三次的活動,老師告訴大家溫度在不斷升高,好熱啊!熱到一個地步,水變成氣體了,這時候水分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老師請一組同學跑到台下,跑得遠遠的,就跑到門口好了,這種分子散得很開,孩子們似乎都看懂了呢!演到這裡,孩子們都看到了。


老 師秀出預製的投影片,今天的研究課主題是要談「文獻探討」。一開始不忘復習研究的定義及研究報告的架構,之後開始提到文獻探討從問問題開始。透過「問問 題」,研究者可以對重要概念有所認識,文獻探討不是:問了一個問題後,找個人、找本書問出答案就算了;而是要先去蒐集資料(至少要閱讀3本書),並且認真從書上求證。就以剛才水的三態為例,老師示範提了5個問題,並在投影片上示範閱讀抓重點及整理重點的文獻探討模式。老師把幾種可行的研究方法秀出來,讓同學們都從圖片的展示中得知這些研究方法。


做研究時,對於蒐集到的資訊,到底如何處理呢?老師教大家:處理資訊的六種方法,今天特別提出示範的是分類。老師要我們經常練習分類,她以圖片上出現的圖形、文字甚至單位等,讓孩子看到可能的分類方式,再讓孩子們試圖就秀出來的文字學習作分類,孩子們很快就從中學得了分類的方式。


最後,老師為今天的課程作凝聚:今天學到的
1.
知識:水,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汽態)及水刀。
2.
技能:文獻探討,抓重點、觀察、分類。


3.品格: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水刀:最柔軟的東西經過高壓,可以變成最鋒利的刀。


    全校師生大開眼界,讓孫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以自然課為素材的研究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