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洞穴鑽了九次-研究課     振寧2010/09/27


    一大早的研究課,由孫老師帶全校一起混齡上課。


    老 師準備一個小桌子,桌上放置了一個禮盒及貓頭鷹木雕像。老師先引發討論,問同學桌上的禮盒到底是什麼?小朋友開始猜:「這是個空盒子。」「你們確定是空的 嗎?」小朋友從遠方看看禮盒,雖不確定,但也試著從老師拿著的感覺去猜。老師就詢問小朋友,如何確定這個盒子是空的?小朋友東說一句、西說一句,居然說出 「打開來看看呀!」老師趕緊抓住這句話,趁機釐清概念:「打開來看看這就是有研究精神了!」


接 下來老師邀請小朋友,有人說鑽入洞穴可以尋寶,有沒有小朋友想要試試看,鑽入洞穴是否可以找到寶物。山泉班的欣儒體型嬌小,獲得這項殊榮,只見小女孩在老 師的口令下,一回一回地鑽進鑽出,但似乎什麼寶都沒發現。老師和同學很仔細地一次一次地數算著: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再問同學們:鑽入洞穴九次,這是 哪一個中國字?友友悟性高,說出了「究」字,孩子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個洞穴鑽了九次就是「究」字。這時候老師說出今天所學的知識:「研究就是reserch,就是不斷地找。」


接 著看到同學們的注意力大概已經差不多了,老師開始一邊說故事,一邊邀請同學們上來表演。有需要動一動的同學就可以適時的上台動一下,晉圓首先要求上台表 演,他口裡說著「一定很好玩!」老師要他演一隻大象。於是孩子們輪流上台演瞎子,他們都超愛演的,老師一個口令,他們就做完美的演出。之後,「瞎子摸象」 的故事就由他們的肢體詮釋而成了。


老 師引導孩子歸納出「研究就是大家一起拼圖。」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只是把資料找出來,就以為做好研究了,那不就如瞎子摸象嗎?因此關鍵在哪裡?又有孩子在討 論時說出:「關鍵在放在對的地方!」這時老師又協助孩子們凝聚共識:「研究就是大家一起拼圖,把拼圖擺在對的地方。」這些都是由孩子自己討論並經驗後,用 自己的話說出來的;這樣孩子學過了,多半不會忘記。


一 堂研究課,透過幾個信手拈來的素材當作簡單教具,老師在引導的過程中目標相當明確,當孩子稍有偏離就立刻幫忙抓回來;只要孩子有一點相關的話脫口而出,立 刻抓住機會引導出想要的答案。孫老師的教學功力相當深厚,我在一邊觀摩的同時,自忖自己距離這個程度還有一段相當的差距。我還想要繼續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