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乘法--具可行性與挑戰性的課程 湘如10/14/2010
今天的學習單是「九九乘法表」,在開始之前先復習了行與列,老師要學生拿出一把直尺,在九九乘法百宮格裡,找出行2、列2與列4。確認大家都懂得行與列的不同後,大家玩一個遊戲,要很快地找到老師要求的行列,並說出行列內的倍數,例如:老師說
「行8」--學生回答「8.16.24.32.40.48.56.64.72」、
「列1」--「1.2.3.4.5.6.7.8.9」、
「列9」--「9.18.27.36.45.54.63.72.81」。
老師還用英語做示範,帶著大家念了行3;聽完老師的示範後,孩子們也躍躍欲試,大家一起念了行5;因為不是所有人的英文都可以跟得上,老師事前就說「中文或英文都可以」,老師總能對學習進度不同的孩子給予包容。
大家念完行5,老師請柔禕用英文念一次做為示範,因為把forty念得有點像fourteen,老師帶著大家用英文念了13、14、15、16、17、18、19,這些teen結尾的字,更強調英語中的「青少年teen-ager」指的就是十三到十九歲的人。
搭配著新東西「九九乘法百宮格」,大家一起拍念之前學的二的倍數、三的倍數,也就是行2、行3, 從全部人一起拍念,到最後一年級拍手、二年級念出三的倍數,最後到大家都不拍手,一年級照表、照譜讀,二年級試著用背的,這樣一兩次後,大家念得愈來愈順 暢。我也發現過程中,老師都是讓大家一起做,依照學習速度不同,給予不同的挑戰,不會在還不熟練的階段,讓孩子一個一個念,我想是大家一起,孩子出錯可以 參考他人修正自己,不會在大家面前出錯,造成陰影尷尬。
在 加分時,老師要學生在老師每加一個棋子時,就往上數一個三的倍數,連原本加分的簡單動作,都可以變成複習。熟悉完三的倍數,進入四的倍數。一開始,由老師 彈舌三次,學生往上數四的倍數,這樣的節奏習慣後,學生照著同樣的節奏自己拍三次,往上數一個倍數。有了之前的預備,上一節課會拍到不知道拍了幾下或拍到 哪裡的情形不見了。
之後,兩個人一組,利用兩把直尺對齊縱軸、橫軸,找到老師說的乘式,例如:
「5x2」--一把尺對著列5、另一把尺對著行2,找到乘積10;
「4x2」--一把尺對著列4、另一把尺對著行2,找到乘積8;
「8x9」--一把尺對著列8、另一把尺對著行9,找到乘積72…。
老師更藉機幫孩子機會教育,如何正確的、穩定的使用工具。在試了好幾個不同乘式,了解大家可以依照乘式找到乘積之後,老師要小組兩個人繼續合作,一個人固定橫的尺在列2或列3,另一個人移動直的尺從行1到行9,讀出2與3的九九乘法,並一一上台供老師檢驗是否能正確使用九九乘法百宮格。雖然老師不斷的反復練習,但每一次都增加一點難度,孩子並不會覺得無聊,我看到所謂的「挑戰性與可行性兼具」,也看到這堂課的目標:反復練習到不知不覺記下來。
今 天的數學課,老師用英語浸潤的方式,要孩子們假裝今天是在美國的小學裡上課。老師每一句話都用英語先說一遍,當孩子不太理解時,再用中文說一遍。課堂中還 有幾個特別不一樣之處,像是家蓁對定軒不太和諧,說了不太好的話,老師問家蓁要不要對定軒說對不起?不同於一般認為要大聲說才有誠意,老師讓家蓁可以小聲 說,讓定軒聽見就好。老師肯定大家「願意擦掉家蓁不小心做出錯誤的畫面」,更肯定家蓁,「能在老師提醒下,願意改過,這是尊重老師的表現。」此外,老師在 加分時讓孩子配上聲音,老師總是找機會讓孩子動一下,如此一來,他們就很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