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       秀珊 10/4/2010


研究課一開始,老師徵求幾個孩子一起搭遊覽車,遊覽車啓動,發出chik-chik的聲音一會兒,一名乘客說:啊!領隊,我得先下車,幫我開行李艙,謝謝。


        這名乘客下了車,找出行李,整理一番,花了幾分鐘,熱情地跟車上其他乘客say goodbye,遊覽車再度啓程。沒想到,「碰~哐啷~嘰~!」遇上大落石,車子被壓扁,全車無一人倖存。這時,提早下車的乘客回到舞台中間,拍著胸說:「幸好我提早下車了」。


        「事情是你想的那樣嗎?」讓我們倒帶幾分鐘,重回歷史現場,如果沒有人提早下車,遊覽車在經過落石區後數分鐘,大石塊掉落,無人傷亡。「是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 


        研究時,當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或閱讀到一些論證,有沒有可能有更多的可變因存在?到底我們所見所發現的,其背後的成因、過程為何?有句諺語說:「To see is to believe!」一個看起來再合理不過的推論,是否考量到各方面的因素,是否找到最原初的問題意識,會不會是斷章取義呢?


        所以,當我們覺得可能是證據的東西就需要進行驗證。這堂研究課,孫老師以罕見的悲劇開場,孩子們震嚇於戲劇性的變化,與意料不到的原因,牢牢地記住今天學到的品格。


        接著老師徵求兩個大男孩與三位個子嬌小女孩。晉圓與彥均衝第一,三個山泉班的小女生也起身參與,孫老師問:「這次演戲需要牽手喔!」現場一陣騷動,「侯~牽手~」。很欣賞晉圓說道:「反正是演戲,又不是真的,沒關係啦!」恩!晉圓開始演什麼像什麼囉!


        老 師先提示說,今天要學的技能是「研究報告的架構」,接著發給兩個大男生大字報,一張上面寫著:研究方法,另一張寫著:文獻探討,三個小女孩分別拿到:前 言、參考資料與結論。老師幫忙他們將彼此之間的關係連起來,研究方法包含前言、結論,請三位手牽手,文獻探討與參考資料相關,請手牽手。接著,老師問說如 果把大字報拿掉,大家還記得住嗎?孩子們異口同聲說「可以」那麼,就來考考看囉!在沒有大字報的幫助之下,大家真的都記得耶!孩子們不過癮,還要五個小演員大風吹。在幾次的練習與連連看之後,老師重複今天學的技能是「研究報告的架構」。


         記得我在上課前,催促油桐班的學生要記得帶筆方便做筆記,孫老師聽到後跟我說沒關係,沒帶筆紙,要直接記住上課內容。當日稍晚,老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研究報告架構的學習單,上面有像這樣的色塊與關連符號:



       ---       ←→          


        ---------      



讓孩子連連看每一塊代表那一項?油桐班拿到這張學習單,邊寫邊念說:這麼簡單,不用看筆記都記起來了。所以研究報告的架構是這樣的:


前言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結論參考資料


這就是多元智能教學法的魔力,不只是教,還讓人「學得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