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數學有緣--懷念恩師羅伯李 孫德珍
這幾天給藍貓頭鷹上數學史,講到金字塔,不禁想起恩師Dr. Robert E. Lee.
大三那年,我得到全額獎學金,進入西佛羅里達大學音樂系。學校要求通識教育的學分,兩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課是歷史和數學。
Dr. Lee是有名的金字塔專家,曾經是一所學院的院長,退休之後到UWF的數學系任教,他出身名門,長得英俊儒雅,喜歡彈鋼琴,對音樂系學生特別喜愛。
老師常常喜歡談音樂和數學的關係,有一次,他在黑板上寫一串數字,然後陷入沉思,同學們一直等他說話,告訴我們他在做什麼?我看完以後,發現他寫的是音階中各音的頻率,他想要讓我們發現其中有一個完美的比例關係。只是他有一個數字錯了,所以後面的數字比例就不同。他好容易才回過頭來看我們,想知道我們有沒有回應?看到沒有人舉手,他指定我說說看,這是什麼?我說:「看起來像是音階的頻率,只是因為有幾個數字怪怪的,我不確定。」他立刻檢查一下,發現錯誤,把數字修正過來,對我非常滿意。那堂課,有幾位同學很生氣,因為他們都看不懂那些數字在說什麼的時候,竟然有一個外國學生可以指正其中的錯誤,讓他們覺得自己很窘,而班上的同學都是榮獲獎學金的高材生。
老師一直希望我可以轉學到數學系,提供我研究所獎學金,但是我堅持不放棄音樂。所以他就為我個別開課,教我如何從生活中深入淺出探索數學。有一次,他不准我碰撞球,但是在腦中研究撞球的各種角度,他挑戰我不斷思考,這樣的訓練是我前所未有,我沒有成為一位數學家,但是學會思考,跳脫框框。
師母對我也很照顧,有時會讓我去打工,賺一些零錢。有一天,他們邀請我和一位華籍教授到家裡作客,我猛然發現他的曾曾祖就是南北戰爭的李將軍,非常驚訝,同行的唐教授與他握手,對他說:「非常榮幸可以和你握手。」我和他握手,告訴他:「今天我以你為榮,他日希望你也能以我為榮!」慈悲的老師告訴我:「我早就以你為榮啦!」
由於UWF的獎學金只有一年,我努力省錢,在一年內完成大三、大四兩年的課程,破了學校的紀錄。因為每天只睡四小時,老師在讚嘆我的學習效能外,更心疼我必須這樣艱苦奮鬥。
在我進入研究所後,我發現在美國讀大學為我打下做學問的基礎,而當年老師的帶領,在數學領域裡浸潤的一年,成為我日後極大的資產,每當我教導我的學生,源源不斷的創意,都來自於當日點點滴滴的啟發。後來,我才知道,很少人有我這樣的際遇,即使是數學系的研究生,也未必能得到一位大師這樣傾囊相授。
山湖分校的教改,我們有一位很棒的數學老師,有一套台大名師剛剛出爐的數學教材,但是使用後發現學生很怕數學,百思不得其解。多元智能教學必須解除麻痺化經驗,為此,我讓數學老師先不出現,以我這個最不像數學老師的人進入課堂,和孩子們用遊戲的方式玩數學,透過操作,讓他們先把問題解開,再問他們如何做的?再將孩子的數學思維列出來,化為算式。孩子們在沒有意識下上完數學課,被我讚美他們的數學能力,都非常吃驚。當我要求他們回顧,他們可以用自己的話說清楚,確認自己數學是很棒的,開始找回信心。這時,我把孩子交回給數學老師,他們不再害怕數學,並漸漸愛上數學。
雅歌第二位數學老師紫玉老師,也是非常讓孩子懷念的老師。他有很好的教育理念,也堅持要孩子學會思考。我記得孩子們常常壓力很大,家長也不放心,但我總是信心滿滿地要家長再給她一段時間,也給孩子一個機會。半年後,一年後,孩子終於被磨出來了,會思考了,不怕數學了。
有一年我從美國回台,把我所愛的一群樂團的孩子們找來陪他們練琴,閒聊中發現有些孩子上了國中對數學很頭痛,我思考要怎樣幫他們,最後決定為他們上一堂課:學習如何課前預習、課堂驗證、課後統整。
一位家長帶著孩子登上合歡山,在山上接到電話,要喬時間上我的課「如何學數學」,驚訝我一個音樂家憑什麼教數學?他們這些身為資深工程師的爸媽一個比一個優秀,怎需要找我教數學?但是下山後,因著給我面子,還是帶著孩子來聽課,並且在旁監聽到底。
那堂課,我以數學為例,教孩子如何學習,從課前如何預習?抓重點,整理架構,寫出一份講義,到課堂如何驗證?課後怎樣再加以修正、統整,把學習內化。孩子們真的同意如果這樣學,成績一定會很好,因為他們發現不論學什麼,用這種方法都沒有學不會的。
下課後,我問那位爸爸怎樣?他帶著不可思議的眼光,告訴我,他原來真的不相信我可以,但是聽完課後不得不佩服,一位音樂家居然可以把數學教成那樣平易近人,把學生教到不怕數學。之後,我沒有再教過數學,但是我開始喜歡教數學。
雅歌復校時,我培訓了兩位專業的數學老師,不料開學沒多久都無法勝任,暑假間我迫不得已接下數學課。首先我研究國小課程綱要,整理出所有的分段目標,再將這些整合成混齡可以上課的方式,以一年的時間整理出一套雅歌數學。那時候,孩子們從各地轉來,有些是不能適應體制內教學方式,更多對數學是害怕的,有些是基礎完全不穩的。我透過教具製作,讓他們操作,數學問題只要能具體操作一定會有解答。例如18塊糖分給3個人,不會列算式的孩子一定可以用實際分糖果的方式找到答案。所以只要操作是存在的,孩子是沒有困難的;只要操作沒有困難,孩子是可以按著步驟說出過程的;只要能說出過程的重點,孩子是可以列出算式的。而透過操作,計算能力是有感覺的,是可以內化的,思考是會擴展的…。
那一年,很多人看到我教數學,會很驚訝那流暢的創意,以及井然有序的架構,特別是當我面對害怕數學的孩子。雅歌的孩子不再怕數學,而且愛上數學,我曾做一個調查,居然所有孩子都覺得自己的數學是很棒的--而對台灣的教育,能做到這一點是多麼地可貴!
我喜歡帶著孩子探索數學,在生活中找數學,發現自然的奧祕,用數學語言精確地與自然對話,在孩子告訴我他會的時候,我最喜歡說:用幾何驗證給我看!很多人看我教小小孩透過數線來表達,來解題,總是驚訝國小到國中可以融在一起,那麼自然,各懂各的,雅歌以混齡教數學簡直是不可思議。
我教數學的時候,非常快樂。而這樣的教學,是上帝給我的禮物,是大師恩典的傳承。我深信,如果更多老師學會這樣的方式教孩子,我們的國中不再有孩子怕數學,放棄數學。當數學好了,其他科目也有方法學好;當學業不必放棄,自信回來了,學習的意願也會提升。
三十年了,當年不知老師為什麼這樣教我,現在才體會他傳給我的是無價之寶,回憶老師,在天之靈應該仍是以我為傲吧!然而,如今我能傳給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