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最困擾我教養孩子的問題就是孩子的學習興趣。我兒子從小就不愛到學校上學,每次送他到幼稚園,看到別的小朋友都高高興興的,唯獨我家小子與媽媽演出十八相送,一把鼻涕一把眼淚還不肯進教室。問他幼稚園最令他感興趣的課是什麼,他說戶外教學。但沒有可能每天都戶外教學吧。最近寒假過後,女兒去上學同樣有些鬧情緒,大人都覺得學校的課那麼好玩,為什麼不去?想一想自己小時候好像也不大喜歡上課,會不會是遺傳啊?
現在回想起自己童年最快樂的事,就是有一群鄰居玩伴。我們趁大人不在時,把鄰居玩伴找來,翻箱倒櫃拿出大人的衣服鞋子,玩起角色扮演的遊戲。玩好要趕快物歸原處,免得被大人發現。看鄰居學騎腳踏車,自己也趕快要求爸媽買一台來騎,現在要孩子學騎腳踏車他覺得苦事一樁。在那個年代,感覺父母教的少,自己學的多。因時代環境變遷,現在的父母必須安排孩子去上肢體開發課程,坊間也有戲劇課程可供選擇。我們提供多樣刺激給孩子,是不是也提高了他的學習興趣?這真是個迷思。(君君)

史代納把人的成長分三個階段:意志(willing),感覺(feeling),思考(thinking)。第一個階段意志期很重要,落在學前期,通常會影響孩子是否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對環境有感覺是一個重要的開端,缺乏這些,孩子在學習、人際,都會遇到困擾,倘若父母不懂適時檢討、引導,只是一直責怪別人沒有善待他的孩子,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如何改變自己,又不能建立好的習慣,結果可想而知。
從種子的培育,我們看到一個事實:每個種子天生自備足夠的養分萌芽,可支持到他長葉子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種子萌芽期施肥是不智的,他需要的是破核而出的能力,這就是willing所指的意志。願意探索外在,成為一個主動的生命。不懂營造環境,只會使孩子麻痺了學習的胃口。過度被保護的孩子,他的童年常是昏睡的,什麼都不需要自己來,如果再加上習於奢華的生活方式,更是把一切所得視為當然,不能珍惜。沒有渴望,不需等待的童年,養出的通常是沒有意志力的孩子。
不少猶太人把財產捐給社會,投入教育環境的改善,不讓孩子有所仗勢,實在是很聰明。反觀台灣的人努力賺錢,拼命把錢投資在自己孩子身上,吝於投資社會資源,結果只破壞了他們的學習胃口,孩子沒有競爭力。我看到許多這樣的家庭,孩子仍然過著灰白的日子,家長心疼,更多的物質彌補...我常提醒家長:給孩子彩虹童年,不要給孩子花花世界。
有很多的課,其實是看到現代社會的缺乏,所以很多經驗需要去買,這是何等可悲。其實,真正要回歸的,是樸實的生活,自然的生命,而不是花更多的錢去買不自然的精製品。
曾經有一個全職媽媽,為了給孩子良好的教育環境,不停的學習。因為他的虛心與善良,我建議他給獨子找伴,他聽了我的建議,開始幫忙招呼他可以幫的孩子。因為孩子有伴學習,一起玩,不會只黏媽媽,孩子身心發展很健康;因為有別人的孩子在,媽媽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因為顧慮其他孩子的感受,媽媽也低調不買奢侈的玩具,孩子不知道自己家裡是富有的;因為孩子的伴媽媽看得到,不必擔心被別人孩子帶壞;媽媽也得到很多孩子的敬愛,很有成就感。寬廣的心胸,本身就是無窮的祝福,這樣的家長,也是我對大坪家長的期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