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研究課 (3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見樹與見林--研究課    文如10/25/2010


跟了幾堂研究課,愈來愈能體會雅歌的孩子為什麼要上研究課。


過去對雅歌研究課的認識:研究是幫助孩子學習如何學習,這是認識這個世界的基本能力,也是雅歌課程與體制課程不同之處。但在今天的研究課裡,貓頭鷹媽媽充分 的示範在一堂研究課中,如何將音樂、藝術、自然、語文、內省、動覺、人際、數學做「統整」,孩子在學習做研究的過程中,也增加了知識、強化了技能、建立了品格。


貓頭鷹媽媽延續上週繼續水的研究,示範在研究中該如何進行推論。孩子們從ppt認識了水的結晶,以戲劇來展現水分子的結構,以張開雙臂展開105度來理解兩個H分子的角度,以摩擦雙手的速度帶入節奏感受熱能,台下同學發出電磁波來想像微波爐的加熱方式‧‧‧。原來看似遊戲的活動,其實是提供孩子一些關鍵的先備知識,當老師一提出問題,孩子很快地說出答案。老師說:『你都會,你是怎麼知道的?』『你跟我們講的啊!』原來:根據已有的資料假設答案就是推論。


推論之後還必需用實驗去驗證其精確性或準確性,讓研究者可以自信地宣佈發現。老師用很平易的定義讓孩子分辨科學方法是什麼?一件事不同人做、不同地點做有同樣結果是科學;同樣一件事不同人做有不同結果是藝術。


這堂課的最後以語文切入如何進行研究推論,也帶出了品格。『領袖』從字面上可以推論出跟頭腦和雙手有關,再從許多同部首的詞中進行領袖特質的分類。『實力夠格領導人;謙卑甘心服事人』,坐在一旁很有領袖特質的宇謙,眼神發亮大聲的複述,這堂課似乎特別有領會。


好的研究要在『見樹不見林』、『見林不見樹』之間取得平衡,角度不同結果就不相同。好的教學有時帶孩子見樹、有時見林,孩子們的視野就是在這樣的學習下擴展,眼神也在這樣的引導下發亮。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是什麼   文如9/28/2010
   

    研究是什麼呢?當學生決定題目之後,貓頭鷹媽媽再一次帶領學生思考-行動思考。讓一個孩子把小桌子當成洞穴爬了又爬,每爬出來一次,老師就問她:妳找到寶物了嗎?在一旁的同學覺得有趣,因為寶物就在桌子上,也在旁加油、提示,到了第九次孩子終於發現了寶物。老師立刻出了一道字謎給孩子:為了一個答案到洞穴找了九次,猜一字?
   
友友很快就舉手,這個字就是:研究的究。老師反問大家:這跟研究有什麼關係?思博大聲的回答:研究就是不斷探尋,直到找到答案。我一直只知道研究是research,但沒想到中文字裡也能看到反復探尋之意,孩子們在親身體驗中找到了『研究』該有的精神!
   
接下來老師拿起一個寶物:貓頭鷹雕像,故意背對孩子,並邀請一個攝影師來拍張拍。佳婕刻意走到背後,拍到了貓頭鷹的正面。老師問大家:我若是研究貓頭鷹背 上翅膀的花紋,那這張照片,可有參考價值?於是震平又上來拍了一張背面。老師又問:那如果我研究的是貓頭鷹的頭可以360度旋轉,又該如何拍攝呢?這時坐在我旁的定軒小聲的說:用錄影啊!我替他拍拍手!
   
研究是什麼呢?清楚知道題目,才能從對的角度著手!課堂的最後,老師講了一個瞎子摸象的故事,也讓同學演出這齣戲劇。
老師說:瞎子一摸到耳朵,(同學們自己發揮想像)--大象像一面扇;
瞎子二摸到尾巴--大象像一根鞭子;
瞎子三摸到腿--大象像一根柱子;
瞎子四摸到鼻子--大象像一根管子;
瞎子五摸到肚子--大象像一個水缸;
瞎子六摸到象牙--大象像一根尖刺;
看著台上的爆笑演出,台下笑得不停。


    研究是什麼呢?研究就是大家一起來拼圖:


1.What:認出那一塊拚圖是什麼
2.Location
:找到它的位置
  
下午我帶思博做研究時,他的題目是:人類的起源。他找來的書全是達爾文的物競天擇,我只問他這樣是否沒有認清題目?他很快的明白我的意思,重新思考自己研究的方向:
1.什麼生物進化成人類?
2.達爾文的物競天擇是什麼?
3.人是上帝創造的嗎?
研究原來如此生活!這一堂研究課上得很有樂趣,收穫滿滿!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洞穴鑽了九次-研究課     振寧2010/09/27


    一大早的研究課,由孫老師帶全校一起混齡上課。


    老 師準備一個小桌子,桌上放置了一個禮盒及貓頭鷹木雕像。老師先引發討論,問同學桌上的禮盒到底是什麼?小朋友開始猜:「這是個空盒子。」「你們確定是空的 嗎?」小朋友從遠方看看禮盒,雖不確定,但也試著從老師拿著的感覺去猜。老師就詢問小朋友,如何確定這個盒子是空的?小朋友東說一句、西說一句,居然說出 「打開來看看呀!」老師趕緊抓住這句話,趁機釐清概念:「打開來看看這就是有研究精神了!」


接 下來老師邀請小朋友,有人說鑽入洞穴可以尋寶,有沒有小朋友想要試試看,鑽入洞穴是否可以找到寶物。山泉班的欣儒體型嬌小,獲得這項殊榮,只見小女孩在老 師的口令下,一回一回地鑽進鑽出,但似乎什麼寶都沒發現。老師和同學很仔細地一次一次地數算著: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再問同學們:鑽入洞穴九次,這是 哪一個中國字?友友悟性高,說出了「究」字,孩子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一個洞穴鑽了九次就是「究」字。這時候老師說出今天所學的知識:「研究就是reserch,就是不斷地找。」


接 著看到同學們的注意力大概已經差不多了,老師開始一邊說故事,一邊邀請同學們上來表演。有需要動一動的同學就可以適時的上台動一下,晉圓首先要求上台表 演,他口裡說著「一定很好玩!」老師要他演一隻大象。於是孩子們輪流上台演瞎子,他們都超愛演的,老師一個口令,他們就做完美的演出。之後,「瞎子摸象」 的故事就由他們的肢體詮釋而成了。


老 師引導孩子歸納出「研究就是大家一起拼圖。」但是,如果每個人都只是把資料找出來,就以為做好研究了,那不就如瞎子摸象嗎?因此關鍵在哪裡?又有孩子在討 論時說出:「關鍵在放在對的地方!」這時老師又協助孩子們凝聚共識:「研究就是大家一起拼圖,把拼圖擺在對的地方。」這些都是由孩子自己討論並經驗後,用 自己的話說出來的;這樣孩子學過了,多半不會忘記。


一 堂研究課,透過幾個信手拈來的素材當作簡單教具,老師在引導的過程中目標相當明確,當孩子稍有偏離就立刻幫忙抓回來;只要孩子有一點相關的話脫口而出,立 刻抓住機會引導出想要的答案。孫老師的教學功力相當深厚,我在一邊觀摩的同時,自忖自己距離這個程度還有一段相當的差距。我還想要繼續努力!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報告的架構                文如  10/4/2010


今 天的研究課從演《一輛列車》行動劇開始。從排演的過程中,看戲的同學體會到列車出發的時間一致,造成落石災難的原因其實是旅客本身的延誤。觀點的偏失讓整 個事件,有不一樣的解讀。研究的一個基本態度:事情不是你想像那樣!貓頭鷹媽媽問大家該如何得到真相?同學們搶著回答:
找當事人、找証據!貓頭鷹媽媽立刻引出:你覺得是証據的東西就需要去驗證!同學們十分贊同。


我正在傷透腦筋關於思博的研究,他研究的題目是:人類的起源,但他找來的全都是達爾文的資料。透過這場行動劇,可以讓他明白,觀點偏失帶來的重大影響。


這 一堂的重點其實是要和同學們說明:研究架構。貓頭鷹媽媽讓兩個大孩子手拿: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的牌子,跟著在後面的小妹妹分別拿著:參考資料、前言、結 論。貓頭鷹媽媽解釋了其中的涵意,讓孩子學會擺對位置。大人覺得理所當然,對孩子而言這其實是很抽象的概念。研究需要架構、每一部份都互相牽引,讓孩子因 為對人物的關係熟悉,進而能明白研究的基本架構:前言~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結論~參考資料。


下午的資訊課再次確認三位同學都很清楚研究架構,並完成學習單。
課程的最後以『訪問』做結束,在互動對談中,除了讓孩子回答出自己對研究的了解,也讓同學們彼此了解各自的研究內容。


這堂研究課我特別注意到貓頭鷹媽媽的發問技巧,好的問題才能引導孩子思考。在老師課程進行中,也會以『不知道的舉手』『其他的人同意嗎?』來確認同學們對內容的了解。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       秀珊 10/4/2010


研究課一開始,老師徵求幾個孩子一起搭遊覽車,遊覽車啓動,發出chik-chik的聲音一會兒,一名乘客說:啊!領隊,我得先下車,幫我開行李艙,謝謝。


        這名乘客下了車,找出行李,整理一番,花了幾分鐘,熱情地跟車上其他乘客say goodbye,遊覽車再度啓程。沒想到,「碰~哐啷~嘰~!」遇上大落石,車子被壓扁,全車無一人倖存。這時,提早下車的乘客回到舞台中間,拍著胸說:「幸好我提早下車了」。


        「事情是你想的那樣嗎?」讓我們倒帶幾分鐘,重回歷史現場,如果沒有人提早下車,遊覽車在經過落石區後數分鐘,大石塊掉落,無人傷亡。「是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 


        研究時,當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或閱讀到一些論證,有沒有可能有更多的可變因存在?到底我們所見所發現的,其背後的成因、過程為何?有句諺語說:「To see is to believe!」一個看起來再合理不過的推論,是否考量到各方面的因素,是否找到最原初的問題意識,會不會是斷章取義呢?


        所以,當我們覺得可能是證據的東西就需要進行驗證。這堂研究課,孫老師以罕見的悲劇開場,孩子們震嚇於戲劇性的變化,與意料不到的原因,牢牢地記住今天學到的品格。


        接著老師徵求兩個大男孩與三位個子嬌小女孩。晉圓與彥均衝第一,三個山泉班的小女生也起身參與,孫老師問:「這次演戲需要牽手喔!」現場一陣騷動,「侯~牽手~」。很欣賞晉圓說道:「反正是演戲,又不是真的,沒關係啦!」恩!晉圓開始演什麼像什麼囉!


        老 師先提示說,今天要學的技能是「研究報告的架構」,接著發給兩個大男生大字報,一張上面寫著:研究方法,另一張寫著:文獻探討,三個小女孩分別拿到:前 言、參考資料與結論。老師幫忙他們將彼此之間的關係連起來,研究方法包含前言、結論,請三位手牽手,文獻探討與參考資料相關,請手牽手。接著,老師問說如 果把大字報拿掉,大家還記得住嗎?孩子們異口同聲說「可以」那麼,就來考考看囉!在沒有大字報的幫助之下,大家真的都記得耶!孩子們不過癮,還要五個小演員大風吹。在幾次的練習與連連看之後,老師重複今天學的技能是「研究報告的架構」。


         記得我在上課前,催促油桐班的學生要記得帶筆方便做筆記,孫老師聽到後跟我說沒關係,沒帶筆紙,要直接記住上課內容。當日稍晚,老師發給每個學生一張研究報告架構的學習單,上面有像這樣的色塊與關連符號:



       ---       ←→          


        ---------      



讓孩子連連看每一塊代表那一項?油桐班拿到這張學習單,邊寫邊念說:這麼簡單,不用看筆記都記起來了。所以研究報告的架構是這樣的:


前言文獻探討研究方法結論參考資料


這就是多元智能教學法的魔力,不只是教,還讓人「學得會」。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視覺饗宴--研究課   彥塵   10/11

    今天的研究課不同以往在雅歌議會場地給予學生即席演出的運用,孫老師在共同教室給孩子們帶來一場視覺饗宴。在珍而重之的跟孩子們保證他們即將欣賞到的藝術 創作足以是列入美術館的登堂之作後,孫老師播放了一連串的藝術圖片。這些圖片的共通點是,所使用的材料都是平常難以跟畫材畫上等號的-各種食物。許多畫本身的畫面是戶外可見的、容易想像的主題,如農場、夕陽、海面等;但是精采的階 段就在孩子們認出畫布上的組成分子都是餐桌上認的出來的佳餚的那一刻。


    各種水果本身成為航空汽球的造型、整個由不同種類的起司拼湊而成的田園風光、使用紫高麗菜組成壞天氣狂風暴雨中的洶湧波滔、細薄如絹平鋪成夕陽下海面的鮭魚生魚片、集結成原始森林樣貌的花椰菜群....


    這一切都是創意。然而,什麼是創意?經過討論以後課堂上有了幾個初步的歸納結果:創意不是單純的跟平常、跟他人不一樣,而牽涉到了靈機一動的巧思加上明確 的規畫;作品中應該有著獨樹一格的幽默或想像,卻又能與主題、與設計的目標和諧。創意作品的構築需要創作者擁有對他自己領域的強大認識與全盤掌握,而這點剛好也是定義一個研究者的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唯有對自己研究的主題盡可能的搜尋資料並正確的整理,研究者才能堂而皇之的對研究方法有信心、對研究結果負責任。這次的研究課既有開拓孩子們認知領域的震撼效果,也有著透過展示一個表面上看似無關的現象,在說明後讓孩子們謹記,一個值得尊重的研究者所應該持有的一項特質。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自然課為素材的研究課   振寧10/18/2010


一 進共同教室,孫老師就邀請自願上台演戲者,三個五色鳥男生主動包辦了所有角色,這似乎在老師的意料之中,所以她下了一道指令:請這三位哥哥去邀請兩位比較 年幼的學弟妹上台一起牽手。孩子們聽到要牽手,本能地就找同性別的一道上場,整個台上就只有男生。老師的機動性甚高,看到台上有孩子已經無法自我控制,就 要求換人,邀請一位大女生上場,五色鳥的筠涵找兩個小小孩,果然她也找了同性,台上就至少有一組女生了。


老師清楚地說:今天要演水的三態。我心裡正納悶這些孩子要怎麼演?老師就叫孩子們大的牽小的開始「流」起來了。原來老師把兩個小的當作H,把大的孩子當作O,所以三個人牽手不就是H2O?老師宣告此時水是液態,水分子的活動自然流暢,孩子們便手牽手在台上自在的「流動」著。


接 下來老師喊:溫度下降了,一直下降後水會變成什麼狀態呢?聰明的孩子們都回答道:結冰了!老師就告訴大家此時的水分子要緊緊靠在一起的,這叫做固態。她要 求台上的孩子們要緊挨著,要移動時是整塊移動。她問孩子們這樣有什麼感覺,孩子們便說這時候大家靠得好近,要動都不容易呢!這又是老師要的答案了,只是是 由孩子們口中脫口說出,自然是他們有所體會的東西了。


第三次的活動,老師告訴大家溫度在不斷升高,好熱啊!熱到一個地步,水變成氣體了,這時候水分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老師請一組同學跑到台下,跑得遠遠的,就跑到門口好了,這種分子散得很開,孩子們似乎都看懂了呢!演到這裡,孩子們都看到了。


老 師秀出預製的投影片,今天的研究課主題是要談「文獻探討」。一開始不忘復習研究的定義及研究報告的架構,之後開始提到文獻探討從問問題開始。透過「問問 題」,研究者可以對重要概念有所認識,文獻探討不是:問了一個問題後,找個人、找本書問出答案就算了;而是要先去蒐集資料(至少要閱讀3本書),並且認真從書上求證。就以剛才水的三態為例,老師示範提了5個問題,並在投影片上示範閱讀抓重點及整理重點的文獻探討模式。老師把幾種可行的研究方法秀出來,讓同學們都從圖片的展示中得知這些研究方法。


做研究時,對於蒐集到的資訊,到底如何處理呢?老師教大家:處理資訊的六種方法,今天特別提出示範的是分類。老師要我們經常練習分類,她以圖片上出現的圖形、文字甚至單位等,讓孩子看到可能的分類方式,再讓孩子們試圖就秀出來的文字學習作分類,孩子們很快就從中學得了分類的方式。


最後,老師為今天的課程作凝聚:今天學到的
1.
知識:水,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汽態)及水刀。
2.
技能:文獻探討,抓重點、觀察、分類。


3.品格: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水刀:最柔軟的東西經過高壓,可以變成最鋒利的刀。


    全校師生大開眼界,讓孫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以自然課為素材的研究課。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的研究研究課    秀珊  10/18/2010


如何演出水的三態?只要3個大孩子跟6個小孩子,道具不需要!孫老師宣布這堂課的演員組成,她需要三個大孩子,各自再找兩個小孩子上台,由一個大孩子左右各牽一個小孩子,大孩子當O,小孩子當HH2O組成的就是水分子。水分子在常溫下,分子間呈現流動狀態,但當溫度開始下降,20度、10度、零度,剛開始水分子僅是流動漸緩,慢慢地,溫度持續在零度時,所有的分子都黏在一起了,孩子們聽著導演的指令,從流動地逐漸變成凝結的,彼此身體靠在一起。老師趁機放入今天的「知識」:可以流動的是液體,現在不能動的是固體。


現在開始加溫囉!水分子慢慢變成液體,孩子們也鬆開彼此的距離,三組水分子開始移動,但溫度還是無法升高,必須再多給一些能量,終於衝破零度,溫度開始升高。快100度時,分子間動得越來越快,當抵達100度時,持續加溫,一開始溫度仍沒有變化,但是加溫到一定程度以後,水分子開始分得很散,三組水分子散落在教室各處,這是水蒸發了!


老師說,要讓水變成氣體,需要很多的能量,氣體能產生的能量是水的5倍,(這是國中生今天要另外學會的)。


演員們下台一鞠躬!孫老師說:這齣戲是我的研究:水的三態的呈現。水有三種相(phases):固態、液態、氣態。溫度改變,水分子之間的吸引力也會改變,你們可以看出來固態時分子間的吸引力很強,液態時流動,氣態時分得很散。


老師開始放投影片,帶大家復習了前幾堂研究課的學習重點:
不知道什麼--
問問題
怎麼學會
--研究方法
我學會的過程
--研究報告


老師解釋,文獻探討不是把問問題列出,再直接填入答案。例如問了「水的三態是什麼?」這個問題,並不是(打個電話問人或上網)找到「固態、液態、氣態」的答案填入問問題中當作文獻探討。文獻探討是:透過「問問題」,知道自己該找到哪些書,進行閱讀後將所得的資料重新統整。


所以文獻探討要對研究的主題
1.問出問題,抓出主題重要的概念,
2.
蒐集資料:分辨這個問題會出現在哪些書中,以找書
3.進行閱讀,
4.抓重點,加以劃線並
5.割捨無意義的資料,最後
6.建立表格。


老師為我們示範他如何進行「水的三態」。
在問問題部份,分別問了五個問題:
1.
為什麼沙漠白天熱,晚上冷?
2.
為什麼湖面結冰,湖底的魚還可以活?
3.
為什麼冰塊會浮起來?
4.
為什麼蒸氣可以用來推動火車?
5.
為什麼水會往低處流?


接下來進行文獻探討,從找資料、閱讀到重點整理,老師一步步呈現他進行文獻探討的過程。


下一步是研究方法。老師對於文獻探討所獲得的資料進行驗證,進行「水的三態」的實驗,實際地觀察水在三種環境下所呈現的相,並逐一驗證文獻探討整理的重點。


水這麼柔軟,竟然還可以用來切割石頭?老師分享有一種刀子,它是利用像一根頭髮粗的吸管,在水穿過的瞬間產生極大的壓力,當壓力夠時,可以雕刻跟切割。老師說:水雖然很柔軟,但在高壓時,也會變得很鋒利。這提醒我們再溫柔的人,在高壓之下也可能成為傷人的工具。


談 研究,就不能不談處理資訊的技巧:觀察、分類、測量、推論、溝通表達、利用數字或符號。過去我們常使用觀察的技巧,今天老師教大家「分類」。分類就是把一 樣的放在一起,但是重點是「怎麼分?」當大量資訊呈現眼前時,不同的角度,分類方式產生的分類結果截然不同。老師透過不同的圖形、語文的字形架構、數學的 分類,讓我們看到分類的思維。所以研究時,必須說清楚,自己以什麼角度分類。


今天的品格筆記


知識:水分子、水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水刀


技能:文獻探討、抓重點、分類


品格:1.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
      2.
最柔軟的東西經過高壓,可以變成最鋒利的刀。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的三態研究課     文如  10/18/2010


從戲劇開始,老師帶著孩子化做水分子,随着溫度的變化而產生變化的行動劇。在這當中傳遞了許多有關水的知識,更進一步更可以從水的特質學到品格~在壓力大的時候最柔軟的東西也能變得鋒利。但整堂課老師藉由這個研究示範出:該如何進行文獻探討與研究呈現。


問問題時不能直接找答案代替文獻探討,而是需要透過閱讀資料、抓重點來認識重要概念。我發現,老師在每一個問題都搭配了一張圖片,讓問題更清楚有畫面。而研究方法就是:將書上說的,透過觀察、實驗、分類等,化為自己的實際經驗。課程一開始的戲劇就是H2O--「水的三態」研究發表的呈現,老師示範如何教會別人你所知道的。


這堂研究讓我更體會:有概念就能建立架構。學生在架構之下學習就能抓住概念:老師在結束前回顧這一整堂課的知識、技能、品格,並且讓學生將學到的項目為自己打勾、交待回家寫美的分享,完成這一堂的研究課。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意不是隨意--研究課     振寧   10/11/2010


為了這堂研究課,孫老師製作了一套投影片。今天上課時,她很鄭重地詢問小朋友是否願意珍惜這堂課,願意珍惜的才要播放給他們欣賞,大家都表示願意珍惜。這個動作確認後,孩子們比較能自我要求和自我克制。


老師選的素材是英國的Carl Warner的「食物造景藝術」,當投影片秀出來時真是令人驚艷!同學們馬上被這些創意十足、五光十色的「食物造景藝術」所吸引。放投影片的同時,老師引導孩子透過這奇妙的教材,思考什麼是「創意」?孩子們都能與老師作深入的互動。


老師以「研究是什麼?」復習之前所學,今天的重點是:問問題。老師示範了如何在一篇研究中透過會問問題進行文獻探討:
1.
Carl Warner是怎樣的一個人?
2.什麼是食物造景?
3.
怎樣才算好的創作?
4.
怎樣的食物比較好拿來創作?
5.怎樣學習食物造景?


因為小朋友說:華納是一位很有創意的藝術家。老師問:「創意是什麼?」孩子們跟著老師檢視投影片上的圖像,一起發現:創意來自於對全盤的掌握:包括知識、技能與品格。知識方面必須了解造型的元素(點、線、面、體);技能方面必須懂得利用食物的特質。品格方面,創作是為了有話要說、是為了怡情養性、也是為了一種理念代代相傳。


孩子們釐清後都很快就跟著老師抓住重點,說出:「創意不是隨意!創意是發明的基礎。」這才發現創作者能得心應手,必須先要求自己「中規中矩」,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創意指的是「隨心所欲而不逾矩」。


以往老師總是會用孩子的話做凝聚,今天老師為我們示範她如何備課:先作品格筆記。
今天學到的
知識:食物造景Carl Warner及造型的元素:點、線、面、體
技能:問問題(問出五個問題)、大膽假設及小心求證(支持或推翻)
品格:創意不是隨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又上了一課非常特別的大師課,這次風格迥然不同!一直覺得老師很有創意,這一次才明白看來信手拈來的創意,不只是老師博學多聞,也是她長期下功夫,方能隨心所欲不逾矩。老師介紹這位特殊的英國藝術家,提升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多了一項新知見聞;同時也教會我們做研究必須有的技能。最棒的是,我們透過課程看到一種足以成為榜樣的品格:創意不是隨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P.S.今天來試讀的樂萱媽媽旁聽完之後,非常興奮地告訴我:「老師,我今天上到這一堂非常棒的課,很特殊,教得相當棒!」同時她也稱讚雅歌的小朋友從小一到國中,在孫老師的引導下,對答相當精彩!我告訴她:「這是妳在其他學校完全上不到的課程,而且這是引導孩子思考的最佳示範!妳的孩子到本校就讀是最幸運的!」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如此近身親近大師的同時,不知身在雅歌的家長們是否也有同感?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幸好? -EFH組研究課        振寧2010/10/04


        週一的研究課,小朋友應該會有週一症候群吧!但是第一節課上的是孫老師的研究課,那就有趣了,孩子們不必擔心要坐在位置上死板的聽課,一定又有戲要演了!所以,導師到教室去邀孩子們趕快來上課,孩子一聽我說會演戲,就快速集合好了。


        孫老師先邀請幾個山泉班的小小孩上台,家蓁、定軒及欣儒三個演搭車子,老師要大家幫他們發出汽車的聲音,七七卜卜繞著圈走著,半路上請家蓁要求下車去拿行 李,所以她就沒繼續搭車了,不久兩個小孩繼續繞路時,老師發出一個巨響,告訴孩子們:有一個大石頭落下來,這部車被巨石壓扁了!老師回頭問家蓁覺得如何? 她拍拍胸口說:好險!幸好我先下車!


隨後老師馬上喊倒帶重演,這次家蓁不再先下車,而是跟著他們一直往前開著,七七卜卜繞著圈走到後頭時,老師在剛剛前一個石頭落地的地方發出一個巨響,大家都看到也猜出是石頭落下來了,只是這次怎麼沒打砸中那一輛車呢?


孩子們被老師一問,這才驚覺到剛剛說是家蓁幸運,再仔細一想,那剛剛如果像這樣家蓁不下車,車子不被耽誤,可能就不會造成落石壓頂了哦!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討論過後得到一個結論--看來,和大家原先想的不太一樣;這時老師為大家下了一個註解:事情不是你想像的那樣!進而引導大家去思考並討論出:如果認為那是證據,證據是需要被驗證的。老師很厲害,這些小孩總能被她引導著,一邊思考一邊說出這麼有智慧的話。


接 下來孩子又開始坐不住了,老師看著蠢蠢欲動的孩子們,趕緊招兵買馬,又一群孩子要上場演戲了。老師邀請五色鳥的兩個大哥哥晉圓和彥均上台,告訴他們等一下 得和小妹妹牽牽手,他們展現哥哥的風度說沒關係,不久山泉的三位小美女佳婕、柔禕、珈嘉上台了, 老師發給大哥哥大海報,給小妹妹們的是小的,大家就按照 老師的指令,開始把他們重新組合。只見當老師問到做研究時應該要先有「前言」,「研究方法」再有「結論」,有時候要加上「文獻探討」作為驗證,那就要列出 「參考資料」。孩子們被老師這一指點就立刻通了,當老師問他們時,他們倒背如流,一次又一次地唸出演戲的小朋友前邊的字,一次又一次地和老師一起排著他們 的順序;老師已經在無形中帶著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複習這些研究的大綱了。我想,要孩子們忘記大概很難吧!


雅歌的小朋友真是幸福,就在這麼有趣的學習當中學會了許多知識和技能,當然每次老師都會跟他們一起複習今天所學到的品格。做研究絕對不能隨便下結論,因此: 事情不是你想像的那樣!如果認為那是證據,證據是需要被驗證的。所以做研究必須去驗證,這就是為什麼文獻探討之後要有研究方法。才一堂課,孩子們今天都懂得這個道理了!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斷地尋找-研究課   秀珊 09/27/2010
   
孫老師今天在研究課帶領孩子探究研究的精神。不同於教科書式的宣告,老師問孩子看他身前的桌子下有沒有東西,還要孩子看清楚。24個孩子異口同聲說:「沒有。」老師再次地詢問,「桌子下真的沒有東西嗎?」我心想:「真的沒有啊!不知道孫老師又要出什麼怪招了。」


    果不然,老師徵求一位身材嬌小的孩子,這時好多小朋友都舉手,欣儒雀屏中選。老師請她從桌下爬過去,欣儒如實地遵行,邊爬老師邊說:「檢查看看桌下有沒有 東西」。欣儒雖嬌小,要爬過那張幼幼班的小桌子,也是有點吃力,但是,她很認真,上下檢查了一下。起身後,孫老師問:「有沒有呢?」欣儒搖搖頭說沒有。猜猜看,怎麼著?孫老師說:「再爬一次。」


    欣儒爬了兩次三次,孫老師仍不放棄,每次都問有找到東西嗎?還要我們大家幫欣儒數,欣儒爬到第七次,第八次,背都已經溼透了汗,大家都有些心疼了,孫老師 卻說:「再爬一次。」但這次,在桌子的另一頭擺著一個木製的貓頭鷹雕像,欣儒起身拿了雕像,大家鬆了一口氣,「找到了」。


    這時候,孫老師問我們一個字謎:如果有一個洞穴,你進出了九次,會變成什麼字?友友反應快,立刻想到答案:「究」。老師說:「沒錯,研究的「究」。所以,研究就是」, 思博插話說:「不停地找」。老師說:「沒錯,研究就是不斷地找尋的過程。那麼如果你很辛苦地來回洞穴九次,終於找到東西,有沒有研究的精神?」孩子們說: 「有。」「那如果你來回了九次,卻沒有找到東西,那還算不算有研究精神呢?」孩子們回答:「有。」老師最後幫助孩子整理學習的重點,今天學到的知識就是「研究就是re-search,就是不斷地尋找。」


    「研究」重視過程而非結果,這個簡單的道理,多數的大學生甚或研究生不一定懂。但是,今天這個活動,讓每個孩子都印象深刻。但是研究得到的答案是不是就是事情的本相呢?為了釐清概念,老師以「瞎子摸象」這個故事邀請孩子演了一齣短劇。


    老師再度徵求一位演員,晉圓被挑中了,邊出場還邊說:「一定很好玩」。(看來他之前應該也很想鑽那個山洞吧!)老師說:「你就當那隻大象吧」!這出乎意料的角色讓大家笑翻了,晉圓卻也很高興地擺出一隻大象的姿勢。


    老師又徵求一位飾演盲人的孩子,仲凱舉手舉得快,出來當第一位盲人,閉著眼,老師要他摸摸大象的耳朵,並說:大象像一把扇子,仲凱演得很好。第二位盲人佳婕摸摸大象的身體,說大象像一面牆,第三位思博出來時,不小心撞到柱子。老師說:「這名盲人陣亡了,我們不能請會陣亡的盲人來演戲。」思博再度舉手,這次他很入戲,閉著眼睛卻走得很沈穩,他拉拉大象尾巴,清晰地說:「恩!大象像一條蛇。」七位盲人都確認過大象的樣子後,老師問所有的孩子:「所以,大象長得像扇子嗎?」「不!」「像牆嗎?」「不!」「像蛇嗎?」「像水管嗎?」都不是。


    老師問:「大象是扇子+++…?」孩子們:「不是啦!」孫老師:「如果他們七個人摸到的都不是大象,那大象到底像什麼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耳朵像扇子,身體像」「喔!所以,七個盲人拼出來的就是一隻大象的樣子囉!」孫老師最後帶領大家整理出今天學到的品格筆記:
知識:研究就是大家一起拼圖。
技能:1.知道每一塊拼圖是什麼2.找到每一塊拼圖的位置。


    雖然我們努力地探究,但我們必須知道我們所探究的結果並不是最後答案的全部。一個研究主題,可能在許多人的努力下,只揭露了少部份的面貌。但是,因著正確 的研究態度,我們不斷地向下挖掘,旁敲側擊,尋求事情的本相,真理的全貌。因為釐清了概念,很多人研究過的主題,還是可以進一步探詢,從不同的角度問問題,我們可以獲得從其他角度看到的成果。


    做為一個還在學習的雅歌教師,孫老師特別要我看出她示範雅歌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引發討論,凝聚重點,釐清概念。孩子們從課堂開始,老師一直在問問題。引發討論中,巧妙地從孩子的口中,出現今天的幾個重點。老師幫助大家把重點完整重述,並記憶下來「研究就是research,一找再找。」最後,再以「瞎子摸象」來釐清「我們所作的研究」是為了讓研究成果更趨近事實,切不可以偏概全,或認為研究結束得到的即是最後的真理。


    雅歌的孩子從小一就開始培養研究精神,並且擁有對知識的研究態度,帶著這樣的能力在知識經濟的今日,將一輩子受用無窮。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20 Mon 2010 19:57
  • 關連

關連—全校研究課    文如9/06/2010
  第一堂的研究課,貓頭鷹媽媽清楚的界定這學期的研究主題。必須跟自己有關係、有生命的、用得到的、在生活中可觀察到的、可以用得到的資源、對我有幫助的。並且必須要能找得到參考書籍、能拍得到照片。讓孩子在這些條件下,自由發想。

  因為只要能提出研究題目的就可以坐到一區,孩子很快就聯想到自己的題目。當中有人提出要研究恐龍,老師並不會否定他只會反問他:在生活中可以觀察的到嗎?老師一一耐性的引導並且對於陷入沈思的孩子會問他:你需要建議嗎?因此在下課前大家都找到了研究題目。
  
 從這學期開始我在貓頭鷹媽媽的研究課堂跟課,並且紀錄。大多數的孩子並不是我想像中的充滿問號,相反的他們一開始時腦中是一片空白。原來是他們是不曾仔細思考,也未建立對生活的觀察和研究的習慣。看著老師這樣引導他們,我心中其實是很興奮,因為孩子在從無到有的過程中,也同時可以發現自己跟所有的生命及 這個世界是習習相關的!

什麼是研究--CD  授課教師:文如老師  9/13/2010
  因為調課的緣故,今天進入教室時只剩下十分鐘的上課時間,教學目標設定:
1.
讓孩子復習什麼是研究?
2.
確認孩子們的三本參考書目。
孩子們的狀況很好,在集思廣益之下大家能準確的說出:「研究就是告訴別人我不知道什麼?」「研究就是告訴別人我是怎麼知道的以及如何學會的過程。」
我將這兩句話寫在白板上,提出任務一:讓同學們抓出關鍵詞。同學們很快圈出:研究、告訴別人、不知道/知道。於是我再提出討論:該如何從不知道到知道?同學們也提出:採訪、觀察、找書來看、聽演講....(我覺得大家都太厲害了!研究方法都知道了)
  最後我針對找書來看,要求同學在確定研究題目之後,提出三本參考書目。同學們在下課之前都確定了自己的研究題目。這堂課的目標很清楚,我覺得大家也都表現的很好。給孩子清楚的界限規範和明確的任務,才能讓孩子檢視自己是否具備能力,老師也更清楚該如何引導個別的需要。

關連--AB 授課教師:貓頭鷹媽媽9/13/2010
   一上課老師重新安排了大家的座位,跟大家玩起「大風吹」的遊戲。這真的是一個讓人欲罷不能的遊戲,在每個人幾乎都玩過一輪之後,在相同與不同之間,老師引導大家發現關連。讓大家討論:你跟我有什麼關連呢?你跟你的研究題目有什麼關連呢?過程之間,大家開始對於自己的研究都很有感覺,也有人就提出了研究問題。接著老師帶大家到學校的圖書館找找自己可以參考的書目,結束一堂愉快的研究課。
  跟小孩談什麼是關連,原本我覺得應該是很抽象很難以解釋清楚。老師引導的大風吹遊戲卻輕鬆的讓孩子明白,並且有感覺。關連原來可以是從相同/不同之間去開始思考,而當我們彼此有關連時就可以開始有感覺;而有感覺的地方就會有學習。


修正研究題目--EFH組研究課    彥塵9/20/2010
   
集合了五色鳥班與油桐班的諸位後,了解到今天的主要目的是確認學生們是否有修正研究題目,以及檢查參考書目的收集成果。在請學生們一個一個上來報告研究內容和進展的同時,相當惱人的是某些孩子對研究的冷淡與分心,對其他想專心的人不斷造成干擾。 
   

   
在訪問研究內容的同時,發問者必須要誘導被訪問的學生的研究進行情況;一邊注意參考資料的取得,一邊推展該研究報告內容潛在的格局。如遇到不適合的狀況,則須帶領孩子尋找/修正題目。

   
對五色鳥而言,確保孩子研究的動力是這門課目前最困難的部分。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倒空是為了裝更多       朱秀雯    9/13/2010


今天旁聽一節孫老師的研究課,這不像是一節研究課,因為在這節課裡孩子們進行活動,也進行一項雅歌的午餐是否應該有肉的調查更聽著老師說著自己當年如何成為老師的故事;老師巧妙地將課程藏在活動、故事中,孩子們很投入,也參與著課程,我想這就是雅歌獨有的“營造情境、有感覺的學習"了。


課堂一開始,老師讓筠涵與震平比賽拿著竹籃去裝棋子,震平的籃子裡放滿了東西,在經過老師的同意後,把籃內的東西拿出來,他說這樣才能裝多一點的棋子;老師藉此活動說明做研究需先倒空自己,才不會預設立場,老師也在此活動中幫學生釐清活動的"規則"與"犯規"的觀念。最後,老師引導五色鳥孩子們歸納品格筆記,晉圓說出"研究是告訴別人我不知道什麼"真的是太令我驚喜了! 



透過孫老師教導自閉症孩子九九乘法表的故事我們從中學習到要成為一個好老師需先瞭解學生的學習風格;在孫老師的課堂裡,沒有嚴肅的講課,只有一個個令孩子有感覺的活動與故事;老師從容、優雅的上著課,運用許多方法讓孩子說出重點,透過孫老師的課堂,孩子們本學期的研究將更有架構、更為精進。




五色鳥研究課


振寧0913


今天五色鳥的研究課,又見識到一堂大師課


孫老師帶了兩個風格迥異的籃子,問孩子們會選哪一個?大家都以為她想秀這兩個美麗的籃子。但當孩子們分別選了這兩個籃子之後,她下了一個指令——請把籃子裡裝滿黑白磁鐵,看誰裝滿了?這時震平看了看提籃內原先裝在裡面的東西,問了一個好問題——可不可以先將籃子裡的東西拿出來?


老師停下來告訴大家他問了一個六萬元」的問題,唯有問了這個關鍵問題才會知道遊戲規則,也才能在參加競賽時遵守遊戲規則,不致因違反遊戲規則而遭淘汰。


隨後震平果真將東西先拿出來,才去裝黑白棋。孩子們經老師提醒後,體會到這就是倒空」,還說出了今天的品格是:倒空是為了裝更多東西」隨後老師詢問孩子,如果要做研究而不倒空,會是什麼樣子呢?她就以行政會議時討論到的議題為例,先問大家喜歡吃肉嗎再看到舉手的是哪些人之後,才去一一詢問那些人,並故意漏掉那些不舉手的人不問。 


當她很快做出一個結論:「根據我的調查,雅歌的小朋友 100%都愛吃肉」時其他小朋友就跟她抗議說老師做假,老師說:我沒有做假呀我真的有問啦只是問的人都是原本就很支持的人,這叫做預設立場」,如果做研究預設立場,就像剛才老師故意做負面示範一樣,同學們都看到那種類似做假的結果。


老師隨即分享自己當年為了要當個好老師,是牽著自閉兒邊走了一學期樓梯,邊唸九九乘法,就這樣把他教會了。


最後老師要大家把今天的品格記整理出來,今天學到的知識:研究就是告訴別人我不知道什麼?(這是研究題目),以及我如何知道(這是研究方法) 過程(這是研究報告)


這是一堂道地的大師課 !我發現老師示範如何就地取材,她所用的都是信手捻來的素材,而且她刻意製造出一些漏洞,讓孩子可以馬上看出來,立刻反應;這些反應就足以引發討論,然後她再協助孩子凝聚重點,最後釐清概念。看她輕而易舉地教學,孩子們在無形中就學習到了。


我不禁想到,以前在受師範教育時,似乎被教導要正確」,連引發討論都要一本正經去詢問孩子,今天看到老師的教學,隨意的安排就可以引發討論的機會,不像我們每次刻意安排,學生還不甩你呢 !


老師用的方法,看似設計漏洞及不完美,其實是故意提供一種情境,讓孩子一眼看穿,提出討論,和我們精心設計那種死板板的討論,是完全不同的。會不會做老師這樣的課程設計,就看我們有沒有內化了。我自認學習能力不足,還是有許多力有未逮之處,所以在睽違10年後的今年,回到雅歌來重修學分希望有機會可以習得一把好功夫待將來學成或許可以造福更多小朋友!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師資培訓第五天

研究課,麗萍


今天的研究課讓我印象深刻,我看到傑森那麼有條不紊的努力堅持著,只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的研究課已經不是為了應付作業,而是內化成自己內省的一部分。
反觀目前制式教育,孩子是沒有感覺的學習,所有的安排都成了孩子的必需,自然在親子關係或師生關係上多了很多的紛爭。如果在早期,我們就教導孩子做選擇,讓孩子因為有感覺而選擇,這樣孩子相對就會有更多的省思。
引導孩子選擇研究人物,寧可花時間去引導,也不要急著讓孩子隨意決今天定,因為選擇的人物對孩子的生命必須有意義,才能達到內省的最高境界。


貓頭鷹媽媽的話:麗萍看到重點,傑森選擇馬友友是很認真的,他最後走上大提琴之路,當年的行動研究功不可沒。

研究課,雅琦
小六時,導師請我們自己找伴進行研究,不限主題。當時我想:我又不是科學家,對發明也沒興趣,能研究什麼?後來和一群愛吃的同學決定研究哪種米最Q?哪種米較易黏稠?雖然最後我們的研究並未得獎,但我們組內人員卻因此培養了默契,學到了什麼是研究精神,該如何研究。
實習那年,我看到了做研究的孩子。他們散發著光與熱,因有目標,對上學是嚮往的:因與同儕一起研究,發展出彼此間的合作默契。當時的我以為這場景是主題教學才有的,聽完這堂課,我相信只要我們有心,並懂得如何引領孩子一歩歩走向目標,孩子的格局將能無限擴展。
貓頭鷹媽媽的話:原來雅琦有研究課經驗,並且一直都有正面經驗,相信你會在這方面造福孩子。



研究課省思,佳玲


星期五那天,老師讓我們對整個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的內涵再一次更深的了解。想起上學期帶學生做研究的情形,自己尚未完全準備好、也沒有用對方法。原來做研究時,學生本身才是主角,但上學期,我遺漏了這一點,讓自己太過於主導,反而使學生沒有感覺,只是在「背」我所給的呈現。
研究課在雅歌是很一個很豐富的課程,它可以讓學生從中學習到如何處理資訊、組織架構,還要他們打開視野。老師""只是個輔助者,學生才是這個學習中真正的"主角"


貓頭鷹媽媽的話:雖然初學,已經能夠看到自己可以改進的地方。能看出這點,表示妳現在對研究課是有感覺的。聰明的妳,學得很快哦!


 


奇妙的一夜,麗萍


今天美的分享是難得的體驗,住孫老師家一晚。
從進入雅歌的第一天開始,說實話,每天回到家都很累,而且要應付舒雅恩雅這兩姊妹的需求,還有家事,每天要入睡前總是想著還有什麼沒做完沒做好,明天要繼續...等。


晚上住孫老師家,體驗養身之道,順應天時。九點以前大家都洗好澡,還看了一下「幻想曲2000」的影片,九點半就被趕上床,孩子們平日的討價還價在這裡都看不見,安靜的躺在床上,舒雅還心繫著媽咪「美的分享」該怎麼辦? 還問媽咪明天早上起得來寫嗎原來平日我的心情都影響到了孩子,他們在無意中接收了很多我們的壓力。我決定今晚好好放鬆,體驗養身之道,就是上課最好的驗證。 夜晚的寧靜安詳,我很少有這樣的感受,身邊的小天使一一睡去,原來生活也可以改變一下,讓自己過的很簡單。
貓頭鷹媽媽的話:今天早上你分享的時候,神清氣爽的妳,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希望以後經常有這樣的日子!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淑芬20091014

這學期的研究課是每位孩子研究一位大師。今天的研究課,老師宣布要玩Bingo,孩子們露出期待又興奮的眼神,玩遊戲ㄝ!


資訊的分辨與取捨之一:關鍵詞的定義、如何找出關鍵詞。


活動:Bingo


老師先將每位孩子研究的大師畫像貼在白板上,要他們為大師們找出關鍵詞,並將關鍵詞抄在Bingo表格上。何謂「關鍵詞」呢?老師請一位小朋友上台,要他說明他想做的研究,但事先規定某個詞不可說,孩子想了很久,有困難。老師說:「關鍵詞就是如果沒有這個詞,就無法表達你要研究的東西。」所以,研究的是大師,而不能提到大師的姓名,那別人就不知道你在研究誰了。孩子們很快就明白了,姓名是大師最重要的關鍵詞。


 


接下來老師就白板上貼著的大師畫像,一一與孩子們對話,並找出大師們的重要印象一至兩個,例:史懷哲:德國,非洲。巴哈:德國,音樂之父。孔子:至聖先師。米契爾:美國,星星。巴斯德:細菌。金納:天花。梵谷:耳朵。貝多芬:德國,耳朵。莫札特:神童。


老師在問孩子何謂「神童」時,有個孩子回答,神童就是很小就會音樂,老師就舉幼幼班的孩子為例,某某才三歲就會拉琴,那她就是神童囉!(遲疑!)在這樣的辯證下,相信孩子們對「神童」這個關鍵詞的定義已有概念,就是很小的時候音樂就達到很高的成就,像莫札特一樣。


 


在對話中,老師運用技巧,讓孩子發現,一個關鍵詞可能為不同的大師所有。例:耳朵,相關的大師是梵谷跟貝多芬;德國則跟史懷哲、貝多芬有關。


 


資訊的分辨與取捨之二:刪掉不重要的資訊。


這是一個有趣的訪問。老師在訪問一位孩子,問他所研究的史懷哲為什麼要去非洲行醫?孩子回答說因為史懷哲有一次看了一本綠色封面的雜誌,聽到這裡老師半開玩笑問他:「綠色雜誌,是民進黨的雜誌嗎?綠色是重要的資訊嗎?」孩子想了想,回答說史懷哲只是看到這一本雜誌,「綠色」並不重要。也就是說「綠色」不算是關鍵詞。在這樣的訪問裡,老師協助孩子釐清何者是關鍵詞,何者是不重要的資訊。研究時找資料不只是抓重點,還要刪去重要的枝節,


 


資訊的描述:精準確實


在找出關鍵詞的對話裡,老師要孩子們描述某位大師畫像在白板上的位置,例「金納」在哪哩,指出正確位置。有些孩子盡其所能指出位置,如「在上面」,「在左邊」等等,直到有位孩子說出「金納在左上角的史懷哲的右邊」),老師嘉許他並向孩子說明如何精準的描述位置。老師在此時也帶出研究者在寫研究報告,描述介紹大師的出處時,必須註明資料是出自某人寫的甚麼書,由哪家出版的,此乃為書目(references)的敘述做準備。


 


課堂上孩子的調皮,若能將之轉為教材,可是一絕!當老師問孩子能否背出一首李白很有名的詩,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首選。但有些孩子就會把最後一句說成「低頭吃便當」,此句一出,可以想見,課堂上哄鬧一片。老師使出絕招,徵求可以正確背出大師名詩的孩子,有幾位孩子很正經很正確的背出來,老師誇獎他們之後就順勢說明,在描述大師的相關資訊一定要正確。孩子們萬萬沒想到,調皮換來的不是訓誡,而是對資訊描述的學習。


 


最後的Bingo當然在興奮與歡樂中度過。


 


這堂找關鍵詞的課讓孩子對資訊的分辨與取捨有相當的概念,往後對大師的描述應該知道如何著手。還有利用Bingo的趣味性,除了讓孩子的專注力可以持續整堂課(因為Bingo最高潮是在最後的「達陣」,孩子為了求勝,會比較專注),並可練習將找到的關鍵詞寫下來,也是一種複習。還有,研究課之前,語文老師為孩子預備關鍵詞的練習及暖身,也讓這個課程進行得更順利。


 


課前暖身,課中的趣味活動及不斷的複習讓孩子對學習更有感覺,也更有效率。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