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語文浸潤 (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找關連字,變魔術山泉班英文課 秀雯11/17/2010


 


在學習單上,老師列出幾行孩子已從故事中學過的單字,看似老師帶著孩子玩Bingo,實際上老師在幫孩子複習這幾次在故事中學過的單字--從單字中找關連,老師像是在變魔術。


老師問:「開始是h,最後面是se,是哪一個字?」孩子們很專注的找字,說:「horsehouse。」於是孩子們聽老師的指示,將這二個字填入格子中。「g在最後面的有什麼字?」孩子們搜尋了所有的單字後,答:「有pigbig。」這二個字也落入了格子內。當然少不了happyhungry這組關連字。


接下來,老師要變魔術了:「猜猜看ear是哪一個字的一部份?」孩子們很快地就找到答案了,於是ear變出了bear這個字;owl變出了bowlbowl的遭遇較曲折,被擦去了前面和後面,前面換上ccow這個單字呈現在白板上,仲鎧很快的大聲唸出cow,並在學習單上找到這個字。雖然今天上課仲鎧有點小遲到,但我看到他在這節英文課很投入的參與活動,字也工整的寫在格子內,比起學期初的上課情形,仲鎧進步了,也愈來愈進入狀況了!


課程繼續進行著,it變出了sit; he變出了shecome裡面藏了一個me; man也變出了woman這個字。今天的英文課,透過Bingo,孩子們很快樂的進行文字遊戲;這份學習單的用心在於老師擺放了字形相近的字,孩子們可以在學習單上很快地找到關連字,利於辨識字形的不同處,再連結到字音的差異。相信山泉班的孩子對於今天格子內的字將有很深刻的印象,也能像魔術師一樣變出許多不同的字!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中復習—山泉班英文     彥塵  11/12/2010


今天所使用的學習單,在內容上或許只是總結式的複習,但是在驗收的方法上可以說是凝聚了不少雅歌學習方式的精華。


AB組的同學們從「圖文連連看」這項活動開始復習The Gingerbread ManLittle Red Riding HoodGoldilocks 三課。 他們要先能從圖片辨認、背出課文中出現的角色名字:Papa Bear, Mama Bear, The Gingerbread Man, Old Woman, Fox, Horse, Cow...隨後再正確的將角色圖片與各角色曾經說過的台詞作連結。


由於之前對課文就有足夠的背誦(充分的練習),小山泉們大都能對課文琅琅上口、對誰說 什麼話相當的有感覺。偶有發生同學記不清楚或連錯的,其他夥伴也會及時支援、修正。有意思的是,在之前常常分心或發呆的凱虔與仲鎧,在今天的活動中,前者努力的做到題目的要求、後者則毫不介意自己為大家做示範。感覺得出來這兩位也開始穩定地進入狀況,與AB組的學弟妹們一起浸潤在故事之中,慢慢吸收新的英文字詞。


看到第二張學習單出現熟悉的說明,家蓁搶著說:我想再玩一次賓果!原來,這張學習單是一幅新的賓果活動的舞台:在課文中許多出現過的字詞都被列在一起,等著被選入賓果遊戲僅僅十六格的空間;然而在正式進行遊戲之前,貓頭鷹媽媽要先檢查是否班上同學真的都了解這些「候選字」的來龍去脈。


一個經典的提示如下:「這個英文字有三個字母,有兩個是母音,又是你我他的其中一個。」 孩子們沒花多少時間就意識到這是暗示「You」這個代名詞。光是找到字還不夠;唯有能正確的念出單字的孩子才被承認是夠格的挑戰者。但是這顯然難不倒每天早晚在交通車上練習背誦的山泉們。很快的,字詞一個又一個的被「解碼」,得到被納入賓果的資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 can help you cross the river. 山泉英文課   秀雯  11/3/2010


  老師請全班手指著台詞,一字一句的跟著老師唸,漸漸地,全班進入到故事情境中。
Run, run, as fast as you can! You can
´t catch me!
I
´m the Gingerbread Man.
待全班熟悉台詞後,老師先請柔褘示範唸出這一段,接著請佳蓁背出這一小段,二個小女生不僅做到了,而且發音清楚、說得正確。透過故事情境,孩子能說出台詞,當孩子能正確的脫口說出英文時,相信他們也同時感受到駕馭英文的喜悅。


接下來就是孩子們期待的戲劇了,大家紛紛參與不同角色的演出,仲鎧很快的舉手表示要演Gingerbread Man , 老師示範了二句,仲凱居然也跟著老師完整的說出二句台詞,真的是太令人驚喜了!全班當下為他的進步感到開心,相信他也從中獲得一些成功的經驗了,繼續加油吧,相信仲鎧也能慢慢跟上大家的腳步。


今天的教學目標是:How can I cross the river? I can help you cross the river. 老師將句型連結至生活中的情境中,問How can I open the door?孩子說I can help you open the door.幾個例句練習後,孩子也能流暢的說出句型了。此外,孩子們不僅要會說,更要能識字。老師將句子呈現在白板上,讓孩子猜猜看老師唸哪一個字,讓孩子指出來;接下來,孩子更需寫出單字,白板上畫出幾個框框,老師要每個人上台寫出老師唸出的單字,一個人一個字,小朋友們將聽到的字寫進白板上的框框中。


看著白板上的字再唸一次,看到”I”就站起來,檢查看看小寫”i”上面有沒有一點,孩子點一下頭表示頭上的那一點,透過前面幾次課堂的練習,孩子們對於的大小寫字形更有感覺了!再回顧今天的故事內容,老師要孩子們拿起筆找一找,圈出所有的”I”,或在”cross”下畫上二條線,這時候,山泉班的每個孩子專注著找字,也看看別人圈了幾個字。


最後是下課前的挑戰,老師問”How can I ____________?”孩子能回答”I can help you ___________.”一個接著一個,孩子們毫無懼色的領受這份挑戰。在今天的課堂裡,我看到男孩子們在英文學習上更增添了幾份信心,女生們對於故事內容更加精熟了!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ow can I cross the river? 山泉英文課   明芳 11/3/2010


今天的劇本是「The Gingerbread Man」,而今天的角色有:Old WomanThe Gingerbread ManPigCowHorseFox。首先由孫老師示範Old Woman的台詞:
I want to bake a gingerbread man.
唸完後的情境是以動作做出揉麵、切麵、烤、烤箱叮噹、跳出GBM和跑→Old Woman接著又說:
Stop, Gingerbread Man!
而孩子們擔任Gingerbread Man的角色,其必須唸出
Run, run, as fast as you can! You can
´t catch me!
I
´m the Gingerbread Man.


有別於以往的表現,我發現Kevin今天可以參與其中,並順著將台詞唸出。第一句台詞,Jiajia選擇擔任Old Woman,老師帶著Jiajia和其他人一起唸Old Woman的台詞:


I want to bake a gingerbread man.


Stop, Gingerbread Man!


接著徵求The Gingerbread Man的角色,Kevin首先舉手,擔任第一位薑餅人,我發現他上台時「眼睛是發亮的」,他在學習態度上的轉變讓我頓時非常的感動及開心。其他孩子們也都熱切的想擔任The Gingerbread Man,孫老師讓JasmineSophieKen分別擔任第二次、第三次及第四次的The Gingerbread Man,而Zoe一人分別飾演PigCowHorse


The Gingerbread Man的主要台詞是:
Run, run, as fast as you can! You can
´t catch me!
I
´m the Gingerbread Man


陸續出現的動物(Pig/Cow/Horse)其台詞是相同的為:
Stop! Stop! Little man. I would like to eat you.
孩子們各司其職的將劇中自己的台詞加以表達,當然今天Kevin的學習態度值得嘉許,大家給予拍手鼓勵,而孫老師同時也給予所有參與演出的孩子拍手來肯定他們的學習精神,包括已經完全投入的Ken


第二幕來到河邊,The Gingerbread Man的台詞是:
Oh no! They will catch me. How can I cross the river?
針對「How can I cross the river?」該句,孫老師透過多元的方式來帶領,如:用手中的白板筆製造出不同的聲調來吸引孩子們的目光、運用過去對I(站立敬禮)、讓孩子發現句型中的i少了點並幫i點上及以中譯的方式(我怎麼過河呢?)等不同的引導,其主要是讓孩子對「How can I cross the river?」有感覺。同時,營造情境,假裝The Gingerbread Man和老師說話,一再複誦此句。


老師挑戰孩子找出單字:crosstheriverHowcan,並邀請孩子們將單字書寫在白板上,白板寫完單字後,孫老師請孩子將學習單拿出來,請孩子找出某些字共出現幾次?依序請孩子圈了river, crossthe,I,can。在圈單字的過程中,每個孩子都非常地投入其中,還會將找到的單字加以數量化,如:圈了13個「I」,圈了10個「can」或圈了9個「the」等。


劇情來到第二幕
Fox
I can help you cross the river.
GBM
You won´t eat me, will you?


FoxOf course not, I just want to help. Climb onto my back.


GBMOk.


FoxYou are too heavy. I am tired. Jump onto my nose.


這時孫老師請孩子們張開嘴,當The Gingerbread Man跳到狐狸的nose時便把他吃掉了!故事劇情也就結束了。


在課程的最後,孫老師安排孩子們「練習句型」,從前面已練習過的問句「How can I cross the river?」轉為孩子們要以另一角色回應:I can help you cross the river.學習的句型是:I can help you ………老師負責問,孩子負責回答。


T: How can I cross the river?


C: I can help you cross the river.


T: How can I find this book?


C: I can help you find this book.


T: How can I open this door?


C: I can help you open this door.


T: How can I clean the house?


C: I can help you clean the house.


 在這樣的互動下,鐘聲響起,孩子們下課前需挑戰此句型,老師任意挑一個問句,孩子必須正確回應,即可過關下課,看著孩子們沒有畏懼的眼神而是很自然的與老師對話著,可想而知大家開心的下課去囉!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o am I, who are you?—AB組英文    彥塵    10/8 


今天的主題是小紅帽的故事。這回在讓孩子們實地演練故事內容時,相當強調角色的代入與立場的認識。當小紅帽的奶奶蹦蹦跳跳的逃離大野狼的追擊時,老師會提醒現實中老太太的演員應該考慮到「劇本賦予的身體狀況」,才不會給觀眾亂場的錯愕。


在演練之中,老師屢次跟孩子們確認“Who am I, who are you?”使孩子們對自己何時擔任哪個角色有概念,並會再進一步增強角色的融入性。當大野狼敲門的時候 ”Knock, Knock!”在屋裡床上的奶奶要模仿一個"生病又不具戒心"的腔調,配合著狡猾大野狼的變裝入侵,讓學生們在演戲的同時,能更加了解他們台詞的內涵與意境。


另外,這回孫老師在教孩子們認字的過程中添加了一些好記又實用的小動作:首先帶領學生念過白板上指定的課文段落,接著提醒他們某些英文字的「擬人化特徵」:t的脖子上打一個領帶, i的頭上有一點。由於I的大小寫特質迥然不同,孫老師要求孩子們念到這個字母時要配合動作分辨:大寫的I要起立(字型較高)、敬禮以示尊重,小寫的i要點頭表示頭上有一點。這麼一來不僅促進孩子們對英文字的特徵有感覺,也因著大家同時挑戰作一串動作,同學們之間互相注意,達到一種良性競爭的效果。


隨後講到一些重複出現的句型時,往往不同的句子中其實只有受詞是不同的;這時候孫老師就會強調句子的重複性,暗示句子數量雖多,內容卻並不複雜;再讓所有同學挑戰念誦這些不同變化。小小的總結就是:教學時應該制訂一個學習的故事過程,在考慮過學生能力/潛力後讓學生們能按部就班的進行吸收。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ho is it?-山泉班的英文課       明芳 10/8/2010


孫老師在白板上寫下:Little Red Riding HoodWolfGrandmaWood Cutter。一開始,孫老師先以「Look at me.」吸引孩子的目光,並問:「Who am I?」(我是誰)再教孩子說:「You´re Mother Owl.


看到Ken已經可以開口說,隨即讚賞「他進步很多。」老師問Jiajia:「Who are you?Jiajia回答:「I´m Jiajia」。老師讓孩子回想上次Wolf跑去哪兒?Wolf跑到外婆家,她會對外婆怎麼說?Wolf會不會自己說我是大野狼?這一連串的提問喚醒孩子對故事劇情的回顧並引入今天的句型。孫老師將台詞寫在台上:


GrandmaWho is it?


Wolf: It is I, Little Red Riding Hood.


寫完後,老師讓孩子們注意ti的寫法,t有打領帶,i頭上有一點。要孩子們找哪裡還有i。老師把這幾個字擦掉,讓孩子修正。GrandmaWho is it?


Wolf: It is I, Little Red Riding Hood.


Keni加回點之後,孫老師又代入活動「唸到i時點頭」並示範Little  Red Riding Hood(念到有i就點頭),JasmineZoeKen都願意挑戰這項活動。


大家都對i的寫法有感覺之後,老師代入句子:「It is I」,並且要求:在I代表我的時候,要大寫,只要看到這種情況要立正,表示尊重。這樣的方式不僅讓孩子們以動覺智能參與活動,也讓孩子帶著感覺辩別iI。老師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練習:「Who is it?」「It is I,___________.(以自己的英文名字來取代小紅帽。)


準備演戲了,這段是外婆和大野狼的戲。Jasmine突然堅持要演小紅帽,孫老師回應:「現在只有GrandmaWolf」(凝聚重點),轉而讓孩子分兩邊選擇想要當的角色:當Wolf的是SophieZoeKen,當Grandma 的是JiajiaWolf進門後必須把外婆吞了,但Jiajia開始繞著教室跑讓Wolf追。孫老師在此說明:這只是演戲,他不是真的吃掉你。重來一次!Jiajia你不能跑,你要被吃掉……。看得出Jiajia不想被吃,但終究配合演出。


下一幕,Jessamy演小紅帽,Wolf穿上外婆的衣服。


Who is it?」「It is I, Little Red Riding Hood.
同樣的台詞再現,小朋友已經熟練,孫老師問Jessamy:「你發現他的耳朵很大,你要怎麼說?」接著在白板上寫下:「Oh, Grandma! What big ears you have!」讓孩子們一起複誦這一句。當孩子唸完這句後,孫老師驚喜的對著孩子們說:「我發現你們可以讀英文了,我現在寫的是很長的句子!」老師宣佈重頭再演一次,這次讓孩子看著劇本邊指邊說,同時一一確認孩子們是否指出正確的位置。老師在白板上寫出新句型:
What big ears you have.
What big eyes you have.
What big teeth you have.

再讓孩子學習複誦。當孩子們練習過這個句型後,孫老師挑戰孩子們:「誰可以唸這三個句子?」ZoeJasmineKen都舉手挑戰,完成挑戰後,孫老師在記分板幫他們加分鼓勵。下課鐘響,老師請所有孩子再唸一遍這三句,結束這一堂深入淺出的英文課。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紅帽1-山泉班英文課      明芳 10/6/2010


孫老師在白板上寫下:Little Red Riding Hood」及MotherGrandmaWolf。今天孩子們都練習說小紅帽的台詞(看著劇本及指出台詞),孫老師則當MotherWolf的角色。


Mother: Grandma is not feeling well. Will you give this to her


(LRRH)指著劇本句子,說:「Yes, Mother.


Mother: Be careful. And don´t play around along the way. Grandma is waiting for you.


LRRH: Yes, Mother.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開口重述,老師依台詞內容一對一的與孩子互動,以便讓孩子都有機會說出 Yes, Mother.為確知孩子知道在讀哪裡?孩子必須指出劇本中的台詞。


Wolf: Good Morning, Little Red Riding Hood. Where are you going?


LRRH:I am going to see Grandma.


為了讓孩子能熟悉這個句子,孫老師將孩子的英文名字納入(JiajiaKevinZoeKenSophieJessamyJasmine)代替Grandma。這樣的融入讓孩子不但有更多表達的練習機會也同時熟悉句子的應用。


此外,老師用了旋轉盤的遊戲讓孩子在被指到的時候當答案。如:孫老師指到Sophie,孩子就要回答:「I am going to see Sophie.示範幾次後老師也讓孩子上台當起旋轉盤指人。其實這個過程不單只是讓孩子練習句子,更同時讓那時較分心的孩子能聚焦在課堂上的學習內容,並且關注到誰尚未被旋轉盤指到,讓每個孩子都沒有被忽略。


當孩子都在劇本上小紅帽的台詞上塗色後,孫老師開始要從頭依劇本開始演戲了。Zoe率先當小紅帽,Jiajia當野狼,而台詞較長的角色Mother孫老師帶過,孩子拿著劇本看著自己的台詞一一對戲。之後,換上Jasmine的小紅帽、Kevin的狼。有趣的是孩子們想加入樹和花的角色,分別由KenJessamy飾演。


下課鐘聲響起,孫老師問孩子:「今天學到什麼?」孩子們說出小紅帽的幾句台詞:「Yes, Mother.
I am going to see Grandma.
No, I can´t stop.」「Ok.
透過戲劇的教學過程,孩子們在明確的角色中去聆聽別人的對白進而說出自己的台詞,藉此讓孩子從扮演角色的過程中,自然的運用英文對話。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AB組英文課  秀雯 


 在本週五的智能舞台活動中,每個班級的孩子要上台朗讀英文, 因此各班級都緊鑼密鼓的練習故事內容,山泉班也不例外,他們的故事是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就剩二節課可練習了,我緊張的跟著課,孩子們是否能在下課前完整的說出一段台詞呢?


  孫老師運用豐富的肢體動作與生動的表情的帶孩子唸出台詞,"扣、扣、扣"之後,老師說出Who’s there? 一遍又一遍,看著老師的手勢,聽著聲音,孩子們說出了”Who’s there?”,再聽一次"扣、扣、扣",孩子們學會Who’s there? 接下來的句子”What’s this?”, “I am hungry”, 孩子們比剛上課時更為投入了,一句一句的練習,老師運用很多的方法,手勢、小聲提示、倒帶、表情,甚致老師說一句中文,孩子們翻譯為英文, 藉由增加孩子練習的機會,終於,幾位小姐們從一開始怯生生的說著台詞到有自信的大聲說出台詞,看來,我的焦慮是多餘的了! 可以預期這次的比賽將帶給他們明朗化的學習經驗,相信透過幾位女孩們的示範及成功的上台經驗,漸漸的也將吸引男孩們的參與,一同體會學習的樂趣。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ldilocks--AB組英文       彥塵10/15/2010


為了在今天下午的智能舞台大放異彩,各班無不卯足了勁的練習自己的朗讀。AB組這回朗讀選的是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Goldilocks 的台詞,比起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AB組的孩子們充滿自信,他們將所有台詞背下來,短時間之內完成這樣的挑戰,證明他們這學期對英文有極大突破:不僅是對原文書的課文有所理解,也熟練到敢於張口說英文。


預演的時候,孫老師先將故事整個走過一遍,以嘴型輕聲提示孩子們每一句台詞,喚醒孩子們之前的上課記憶,將台詞復述出來。我觀察之前課程的進行,看出她以背誦故事來挑戰孩子們凝聚團隊精神,並激勵進取心,因為大家都做得到,我也得做到。


在課程組織的部分,我看到重複性:AB組的六位女生很認真的反復練習著,老師不只是以英文提示,也要她們在英翻中、中翻英的兩種思維下背誦。在調教台風時,孫老師讓她們想像自己是被選上的「世界小姐」們,擺出優雅的儀態。 如此,「言談清晰、舉止優雅」就成為孩子們努力加強的目標。


較晚加入的KenKevin因為很難專心,對於團隊的投入性與競爭意識都不足以和女生們合作,加以這一幕戲的台詞全是Golilocks的,孫老師為兩人設計了角色,讓Ken擔任六位世界小姐的灑花使者,Kevin擔任說書人,女孩們的演出變成書中的畫面,使得整個朗誦更多元呈現,對於協調性尚不完全的角色賦予適合的功能。


在孩子們對台詞熟悉以後,我感覺持續提供可行性的挑戰會幫 助孩子更深入了解台詞,增進熟悉度與一致性,我建議隨機抽樣任何一句台詞,使他們脫離機械化的背誦。孫老師趁機為她們聘請「教練」,邀我指導她們的台風, 訓練她們亦步亦趨、前進後退時腳步的一致性等等。這些在平常會被解讀為守規矩的制約,在這次的英文活動中成了僅僅另一個挑戰的墊腳石,孩子們會這麼有興趣 的想要「守規矩」算是相當令人意外的驚喜。


這麼努力的他們,在下午的正式競賽中獲得了所有評審老師們的一致讚賞,在朗讀活動中以滿分奪冠,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相對於他們在這個活動的準備所付出的努力與學習,這個成就算是實至名歸,獎勵只是錦上添花。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t is I, Little Red Riding Hood.--山泉班英文課  明芳 10/20/2010


今天的英文課,孫老師先帶入「Good morning Teacher」的句型並與孩子一對一的互動,讓孩子練習發音。「Good morning, Jiajia.」「Good morning, Teacher.」接著,老師復習小紅帽曾學過的句型:
Who is it?
It is I, Little Red Riding Hood.」先是一起練習:當老師叩叩叩敲門後,孩子回應:「Who is it?」及「It is I, Little Red Riding Hood.」大家還要針對小寫i及大寫I分別做出點頭及起立的動作。這樣的學習情境,大大的提昇Ken在英文課的專注度及參與度,他不只邊說英文邊做動作,還同時教(示範)坐在隔壁的KevinKen的主動參與,再次獲得大家為他拍手來肯定他的學習態度及改變。


孫老師也將句型運用在孩子英文名字上,如:「Who is it?」「It is I, Zoe」等,當每個孩子都參與練習開口說後,孫老師讓孩子們在學習單上透過描寫幾個這幾課的相關詞彙,熟悉英文字母的特質,包括:Little Red Riding Hoodgoodfoodbetterlittle等。孩子們完成後,孫老師再請孩子們一一檢查所有的i,t,f寫法:i的頭上有一點、t的脖子上打領結及f的脖子上帶圍兜。這樣的檢視,提升孩子書寫時對字母的特徵能辨識,更增強對字母的記憶。最後,孫老師和孩子玩關於26個字母的遊戲,先在白板上寫下26個字母及釐清哪些字母是要擠在一格內,哪些字母是要用兩格來寫;哪些字母頭上戴頭飾?讓孩子們帶入動作來挑戰:用一格來寫的字母雙手互抱在胸前,用兩格來的字母雙手舉高、伸出腳降到下一格的字母踢踢腳、戴頭飾的字母點頭,讓孩子們對於字母的書寫位置及特徵都能有更深刻的印象。這樣的學習畫面讓孩子透過對情境的回顧,增加關連性,遊戲更引發孩子躍躍欲試。鐘聲響起後,孩子還想繼續,孫老師也滿足仍想要挑戰的孩子,讓想做的人完成這項挑戰。


在教學過程中,其實一直有發生孩子干擾上課的情形,如:一上課,KevinKen就說要上廁所而中斷上課、當孩子的專心度不夠時或者有孩子插話等問題時,我發現孫老師的情緒不受孩子們的干擾,並能平靜地面對與處理孩子的問題,讓大家都能重新聚焦在課堂上應有的學習,這就是一種與自己和諧、與他人和諧及與環境和諧的最佳典範。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gh! This is just right!--山泉班英文課   明芳   10/13/2010


今天的英文課我們到大鋼琴前上課,孩子們上一節突然想演三隻小熊,不演小紅帽,老師說只剩一節課練習,但還是接受了。孫老師要孩子們跟他念台詞,她示範一句,孩子們複誦一句,讓孩子們熟悉劇本內容,孩子們和老師很有默契的你一句,我一句的學習。


為了要讓他們能理解台詞的涵意,孫老師運用聲音及表情的示範來營造學習情境,讓孩子自然投入其中。老師也讓孩子當翻譯機,她講中文,翻譯機講英文:


「哇!好溫馨(甜蜜)的一幢小房子」Oh, what a sweet little house!


(叩叩叩!)「有誰在裡面嗎?」Who's there?


(看到桌上有東西)「我肚子好餓!」 I'm hungry!


「這是什麼呢? What's this?


他看到一碗粥,舀了一口,說:
「啊!這個太燙!」Ugh! This is too hot!


他又拿了第二碗粥又舀了一口說:
「啊!這個太涼!」「Ugh! This is too cold!


他再拿了第三碗粥舀了一口說:
「嗯!這個剛好!」「Mmm! This is just right!


就在這樣的雙語交融中,孩子們隨著情境輕易的就將英文台詞朗朗上口了。


大部份的孩子都專注地參與著,唯有KenKevin沒有進入狀況。孫老師沒有忽略這兩個孩子,仍然製造機會,邀請孩子參與其中。Ken說他從沒學過英文,不會說英文。老師邀請Ken當桌子,Kevin當椅子,他們也欣然接受這個沒有台詞的角色。


當老師發現孩子們不太能分辨「Who's there? 」 與「What's this? 」時,即刻幫他們釐清,並且做了數次練習,直到他們清楚。接著,戲碼來到無聲角色「桌子」和「椅子」出來了 ,KenKevin也就一起參與其中,而孫老師以口語及動作來示範:


他坐第一張椅子→This chair is too big!


再坐第二張椅子→This chair is too big!


第三張椅子→This chair is just right!


然後,床出來。


這張床太硬了→This bed is too hard!就在這時Ken與其他人一起把這句台詞說出,孫老師立即請其他小孩為他鼓掌,他不再「不會說英文」了。真的是「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找不到方法的老師。」


第二張床太軟了→This bed is too soft!


第三張床,你猜他會怎麼說?This bed is just right!


當所有的台詞都演練後,要進行總彩排時,Zoe突然說她不想演了。平日上課狀況甚佳的她,今天情緒不佳,孫老師有點意外,開始運用很多方式引導。她問大家:Zoe不想演,我們要放棄嗎?她問Zoe:還是演一個不用說話的角色?她肯定Zoe在上課的認真學習,但仍未能說服Zoe參與。老師再次問其他孩子:「不想放棄的人舉手?」其他的孩子舉手表達不想放棄。


在老師中英交融的過程下,孩子們完整的記住三隻小熊的台詞,並能清楚地用英文來朗誦。這堂英文課讓我感到神奇的地方是,當孩子們完全融入情境中,對學習有畫面時,對於劇中角色的揣摩可以很自然,就這樣開口說,就這樣學會了,似乎學英文一點兒也不費力。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點蚊香   徐僑伶10/12/2012


老師彈奏「音樂的生活」中的「雪花飄」,並讓孩子做動作,過程中原本還未收心準備上課的孩子們都隨著音樂的旋律(下行音)而慢慢穩定。


雪花飄:飄下來,飄下來,雪花飄下來。


當孩子像雪花一樣都飄落到地上後(躺下),老師便開始說故事:雪花融成一灘灘水,有一隻蚊子到水面上下蛋(老師演蚊子媽媽),這邊下一點,那邊也下一點(蚊子媽媽飛到每個孩子旁邊,做出下蛋的動作),下完蛋後老師到鋼琴前,開始用音樂接續故事


老師說:當小蚊子開始孵出來時。(鋼琴聲:do re mi fa sol.小朋友感受著音樂的音高和律動,很自然的小朋友們就自動扮起了小蚊子。)


老師說:孵出的小蚊子要慢慢的起來囉。(鋼琴聲:do mi sol do mi sol,小朋友隨著上行琶音的琴聲,慢慢的站起來。鋼琴聲:do mi sol do mi sol do do do do(停在高音do 不斷振動)


老師說:開始動翅膀。(突然嚇一跳!)


老師說:先倒帶回去。等一下小蚊子飛一飛會撞到一個玻璃,要趕快停住喔。(老師提示孩子們要仔細聽音樂的速度,因為音樂的速度是用來決定蚊子飛的速度,於是孩子們倒帶去剛剛動翅膀的地方。)


老師說:小蚊子飛著飛著,停在空中想一想,突然碰到玻璃,快剎車!(鋼琴聲:C大三和絃)


老師說:再繼續飛。(鋼琴聲:C大三和絃)


老師說:蚊子突然覺得有一股香味,很想去吃看看,但是現在不能飛,要輕輕跳。(鋼琴聲:Do Do Re Re Mi Mi Re ,突然音樂停了)


老師說:倒帶,動作和音樂不一樣就倒帶。(鋼琴聲:Do Do Re Re Mi Re Do)


老師說:這隻小蚊子飛出來後,牠先試著走路。(老師開始拍打鈴鼓)


老師說:現在蚊子想試飛,開始拍打翅膀。(老師搖鈴鼓)


老師說:翅膀還在繼續動喔。用耳朵聽,是快還是慢?(老師拍鈴鼓,孩子跟著節奏。)


老師說:有一隻蚊子,有兩隻蚊子,有三隻蚊子,四隻、五隻、六隻、七隻~~~(老師提示孩子,當老師說「蚊子」,就會搖鈴鼓,代表著飛。)


老師說:蚊子一大堆,這邊~~~(鈴鼓搖左邊),那邊~~~(鈴鼓搖右邊)


老師說:當蚊子一直飛時,需要點蚊香。(老師讓孩子拉手圍成一條曲線,組成蚊香的樣子。)


老師說:要有人當中心點,那個人手要放頭在上,當蚊香頭。(孩子們很自然的就圍起來,定軒當蚊香頭,往圓心捲進去。)


老師說:蚊香點,蚊香點,蚊香變成煙。(老師提示:蚊香是往外面,所以要換最後一個人,現在蚊香尾是欣儒,帶頭往外捲)


老師說:蚊香飄,蚊香飄,蚊子死翹翹。(開始做律動,孩子很自然的記住老師教的唸謠。)


老師撥放CD-音樂的生活、美的分享,「點蚊香」。


當音樂一撥放,老師就要求孩子要根據音樂歌詞配動作。此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孩子明明沒聽過曲子,卻全都會了!第二次反復時,老師要孩子跟著CD唱,當唱到最後一句「蚊子死翹翹」時,大家要躺在地上,並且動一動翅膀,掙扎一下,但最後還是死掉了。


    每個孩子開心的跟著音樂演起了小蚊子,當表演完畢後,孩子們還沉浸在小蚊子的世界中,「飛」來「飛」去,所以老師要每個人坐在地板的黑色粗線上。


老師說:我們剛剛學了一首歌,叫做「點蚊香」,你們現在是蚊子,你們知不知道蚊香是不好的東西?


小朋友:知道。


老師說:但是你會很好奇,什麼東西在這,你會想要去聞聞看呀!你可以想像你是蚊子嗎?想一想,你會怎麼樣?


老師說:來,柔禕小蚊子聞聞看,珈嘉小蚊子聞聞看,家蓁小蚊子聞聞看。(老師邊說,每隻小蚊子真得很認真的吸了吸鼻子,嗅一嗅。)


老師說:嗯~你們都可以想像自己是蚊子。


老師接著說:現在,你們是山泉班的小天才,上課眼睛就發亮的山泉班小天才。現在,你是一隻蚊子,是山泉班的你喔,只是要變成蚊子。現在老師是蚊香喔。


老師說:小朋友啊,來喔!這裡很香喔~快來嘛!(老師扮演飄來飄去的蚊香,開始吸引著小蚊子,測試這些小蚊子的專注度和定力。)


老師說:哇~家蓁小蚊子被我吸引了!


老師再次提醒:現在遊戲規則是,你們眼睛要看著我,不管我怎麼誘惑,你們都要守住你們的黑線,不能離開喔。如果離開後,你就變我的囉!(老師用手在空中準備比出一行字,大家知道她想要寫白板。)老師說:專注就是不分心(孩子自動的跟著背一次)


老師說:眼睛看著我,如果眼睛不看我就是分心。


育筠問:什麼是分心?


老師說:分心就是做一件事情,做到一半就去做別的事情了。(老師現在到每個人的黑色格子前去引誘)


老師說:現在你們挑戰我,在線上做動作,來挑戰我。(老師發現山泉班的孩子們都很厲害,於是決定讓孩子們挑戰更難的專注力。)


老師說:再來個更難的。現在可以在線上動,但是不能出聲音。你要動,蚊香才會飄過去,但是不能出聲音,只要出聲音,你就會被蚊香贏走,變成蚊香的奴隸喔。記住!你要動蚊香才會知道你是活的,但是切記不能出聲音喔!(老師到每隻小蚊子前面挑戰。)


老師說:哇!那一隻真是太厲害了,牠是活的,可是不分心耶!(這時有小朋友被老師的這句話吸引,開始四處轉動看看老師稱讚的是誰?)


老師接著說:喔喔!現在沒有動的、眼睛沒看我的、發出聲音的,就會被我抓過來。(這時家蓁轉頭開始說話)


老師說:喔喔~家蓁講話了,要變蚊香的奴隸囉!(其他孩子看到家蓁被從黑線上帶走,都很緊張,很努力的練習專注。)


老師說:再10秒鐘,你們就勝利了,我一定要引誘你們!(這時有小朋友開始分心。)


老師再提醒:眼睛沒看我的,就會輸喔!最後5秒鐘,543…,哇!有人離開線了,被抓到了。


最後剩下四個人,挑戰失敗的孩子紛紛表示不甘心,希望老師再給他們一次挑戰的機會。


老師說:這次再挑戰一次,這次挑戰你們唱歌時,動作要踩在音樂的線上,聽音樂是什麼就要演什麼,注意不能說話,說話就輸囉!(老師開始彈琴,彈奏讓孩子再玩一次「點蚊香」的遊戲,孩子根據音樂的快慢,開始動了起來。)


下課前,老師問:今天學到什麼歌呢?


小朋友:點蚊香。


老師問:你們今天學會一種技能,很重要的技能喔!叫做抗


小朋友接著回答:抗拒分心。


老師(舉起手在空中比一行字)說:專注就是抗拒分心(孩子跟著背一次。)


老師問:蚊子聰不聰明?


小朋友:聰明。


老師問:是人聰明,還是蚊子聰明?(有人回答人比較聰明,有人認為是蚊子)


老師說:人知道要點蚊香,點了蚊香蚊子才會跑,蚊子呢?蚊子很好奇,結果就死了!是蚊子聰明還是人聰明?


小朋友:人(肯定!)


老師說:我們今天學到一個品格(舉起手在空中比一行字)蚊子衝動,人很聰明,聰明的人會抗拒分心。(孩子跟著念。)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紅帽1--山泉班英文課      秀雯 10/6/2010


這是山泉班的英文課,孫老師正在進行小紅帽(Little Red Riding Hood)的單元老師發給孩子一張劇本的學習單,上面有故事的角色與對應的台詞,下方的練習句型是:Where are you going? I am going to see____________.


孫老師以讀劇本的方式將孩子帶入故事情境中:她讓孩子手指指著學習單的句子,跟著她念。小紅帽是個聽話的孩子,媽媽說完話她都回答:「Yes, Mother.」老師演mother,讓孩子一個個的練習說這句台詞。老師又當Wolf, 她問小紅帽:「Where are you going?」小紅帽回答:「I am going to see Grandma.」在練習這個句型時,老師轉一圈,被指到的孩子上台回答老師的問題,並且回答:「I am going to see_______.」回答後,孩子也轉一圈,指出下一個回答問題的孩子,這個活動讓每個孩子都上台練習:am going to see __________.


會說這兩句,大致上就可以和老師一起演出了。角色扮演時,甚至有人要扮演沒有台詞的樹、花。上課常常跑來跑去的的凱虔,擔任Wolf,經過老師的指導後,專注的投入演出;初學的珈嘉與欣儒也能在老師的提示說出小紅帽的台詞。


課程的最後,老師凝聚今日的學習重點。孩子們已經可以正確的說出Yes, Mother.以及I am going to see Grandma.


   看完孫老師的英文課後,我試著將老師的方法實踐的課堂上,我也將The Little Red Hen的台詞放在學習單中, 讓 孩子用色筆畫出自己的台詞,練習後再演出故事內容。孩子們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最後願意挑戰不看學習單,將台詞正確的說出來。透過跟課,能夠看到不同的教學 技巧、教學活動以及課堂中老師對孩子狀況的處理,從中檢視自己的課堂與教學,透過觀摩來修正自己的課程,這是我從跟課中所得到的收穫。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春曉-B組語文課       僑伶10/7/2010


今天B組的語文課上生字,在開始上課前照慣例讓孩子先複習這學期所背的六首唐詩。當背到"春曉"時,定軒和家蓁很興奮的跟我說,彩虹班有教他們改編版,他們覺得很有趣,想念一次給我聽。當我聽完後,告訴他們雖然改編的內容很好笑,但是這首詩的作者孟浩然先生應該會很傷心吧!因為他的著名作品被改編了,失去了他最原始的意境,很可惜呢。


可能因為我沒有認同,接下來的背詩活動定軒就開始不開心了。大家邊做動作邊背詩時,他只願意做動作,不願意背出來。於是我就開始挑戰他們的專注度和和諧度。當定軒一看到他的和諧度沒有往上加時,情緒就開始不受控制了:他先躲到巧拼區,開始拆巧拼,並用腳把鞋子踢得高高的,踢到了白板前面,於是我們決定把他的鞋子拿去拍賣,他一聽更加憤怒了,馬上拿起巧拼就往我們這邊丟,柔禕很倒楣的被砸中,定軒看到柔禕受傷大哭時,並沒有消火,而是不斷的製造噪音來干擾大家,想引起我們的注意。(原本想將他送到貓頭鷹媽媽的家,但突然想到今天有客人來,所以只好硬著頭皮自己試著解決。)


確認柔禕的傷勢無大礙,我和孩子們決定要挑戰「高手可以不受影響而分心」,不管定軒發出多大的聲音或者把巧拼扔到哪裡,我們都要專心,不受他影響。慢慢的,定軒發現其他孩子都開心的在上課,大家輪流造詞,一起練習生字,並且努力查字典找部首爭取加分,他的氣慢慢消了。當大家為生字造詞時,他突然也冒出了一個詞,表達出他也想加入的心情,於是我們決定讓定軒有機會把剛剛不好的情緒和作為擦掉,很快的他把巧拼復原,並且主動的跟柔禕道歉,重新回到課程上。


 


後記:


今天定軒的突發狀況,讓我突然驚覺原來每次跟課的我,不只是學習,其實也在「浸潤」。過去很多次處理類似的狀況,最後都落到必須麻煩貓頭鷹媽媽來幫忙,因為總是抓不住孩子的特性,反而弄巧成拙。直到這學期因為從一開學就能夠跟課,我不再只是聽貓頭鷹媽媽演講,從貓頭鷹媽媽的投影片裏面去學習,而是能夠現場直接看貓頭鷹媽媽的教學及突發狀況的處理方式,讓我能夠更直接的吸收,並且慢慢了解貓頭鷹媽媽看孩子的角度。


很高興跟了一個月的課是有一點小成果的。啊!我終於能自己處理好孩子的情緒問題,突然間很有信心,希望往後的自己能夠越來越好,也能把握每一次跟課的時間好好學習並運用。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榜樣與教訓—CD組品格課   僑伶10/5/2010


今天彩虹班的品格課老師運用了簡單的音高來搭配故事:有一天,有一個學校叫做Do-FA(老師用鋼琴彈出DO – FA,學生依據音高來猜),學生接出"雅歌"。有一天,有一個Do Fa(老師依然用鋼琴彈出Do-Fa,並給些簡單的提示),學生馬上就猜到老師要說出"小偷"。有一天這個小偷走到四季山莊的下面,他發現那個路慢慢的往上,那是一個FA FA(老師用手做出走斜坡的樣子)學生接出"山坡"。他發現那個上坡上有很多東西,其中有一棵植物,他就順手拿走了;他看到一個水桶,他又順手拿走了;他看到一個桌子,他也順手拿走了;他看到一個水壺,他照樣拿走了;他看到一雙筷子,不例外他又拿了,他看到….全都拿了,因為他是個小偷。偷完後,他滿足的回家去。


    第二天雅歌的DO FA(這次老師一彈出Do Fa兩個音,學生馬上就接出"老師")發現很多東西都被FA ()了,老師很FA FA (傷心),於是她就FA ()了。傷心之餘,他馬上拿起電話打FA FA Do (119),到了這個週末,警察決定要守在路口,果然到了半夜,他發現有個FA DO (黑影),那個黑影跳躍(這次老師運用剛剛使用過的音程來製造音效DO FA DO FA),這時老師邀請小朋友出來演黑影和警察,由老師伴奏(DO RE ME RE DO RE ME RE DO),於是孩子很自然的跟著音樂的節奏走。    


   


<遊戲一>


    此時,老師開始融入上課規則,老師宣布會失控的人不能演,而且沒有音樂就沒有動作。首先,小偷看到一條DO FA (水溝),他要跳耀過去,連續3(DO FA DO FA DO FA),他要很小心的走一條路(DO RE ME RE DO RE ME RE DO ),在這邊老師宣布音樂隨時會停頓,目的在考驗孩子的專注,突然他發現有個下坡(DO SI LA SOL FA ME滑音) DO SI LA SOL FA ME(滑音) ME ME FA FA SOL SOL FA FA ME(3度和絃),小偷轉頭看一看,隨著音階,孩子蹲到最低,看到最高,邊模仿小偷的樣子,老師利用鋼琴彈出上行滑音(爬樹)、下行滑音(從樹上滑下來),最後回到主和弦,此時孩子必須跟著老師彈奏的背景音樂回到座位去。


 


<遊戲二>


音樂的生活-美的分享 (警察捉小偷) (布袋戲)


老師先告訴小朋友只有一次機會,只可以看一次,看完後就要輪小朋友演了。(老師播音樂,並用左右手演戲:右手是小偷,左手是警察。)


~課堂插曲1~


此時思博和凱虔無法安靜上課,也不聽老師的指令。於是老師說:有一個叫做思博的人,他是一個很謹慎的人,有一天他要過一個山崖,所以他要抱著大柱子,不能出任何一點聲音的沿著柱子走,(此時抱著鋼琴旁大柱子走路的思博依然不能遵守謹慎且不發出任何一點聲音的規則)所以最後思博因發出了聲音而摔死了。


接著宇謙,老師說:宇謙是個謹慎的人 有天他要過山崖,假如他能夠安靜的抱著柱子走完一圈,表示他成功了。結果宇謙果然安靜的專注的抱著柱子,小心翼翼的繞了一圈,展現出他謹慎、專注的一面。


~課堂插曲2~


此時,思博和凱虔一直發出聲音,因此老師要他們沒有聲音的跳10下,不能笑出來,不能出聲音,要很專注。接著老師將這個挑戰順勢延續給全體小朋友。老師宣布挑戰規則:


1.只要在台上不能出聲音,不能碰到別人,沒有聲音跳10下,就算通過。


2.在台下排隊的人只要發出聲音就失去資格。


3.凡是通過的人,就可以當評審,看看有誰發出聲音。


(在挑戰過程中,老師只要看到有小朋友有好的表現,就會馬上增強。)


當老師發現有小朋友已經學到把鞋子脫掉就不會有聲音,表示這是一個好榜樣,可以學起來。不小心摔死的是教訓,千萬不能學


今天要小朋友學的:榜樣要學習,教訓要警惕。


 


插曲結束後,依然有兩個小朋友沒辦法專注,因此老師要其他的小朋友挑戰不被吸引,並能專注做課堂上的布袋戲遊戲。


老師先放音樂,並邀小朋友一同舉起手一起演:


   小偷 小偷() 溜到哪去了?()


   小偷 小偷() 看我把你找!()


   一步 一步() 小心跟好()


   不要出聲叫!(轉頭喊噓!)


   左邊看看() 右邊瞧瞧()


   我從後面 抓到了(左手抓右手)


第一次先用手演,第二次邊演邊說歌詞,最後是邊演邊唱。


課程整理


老師:甚麼是高手?


小朋友:厲害的人。


老師:想當高手的請舉手。


(全體舉手)


老師:請證明給我看!


小朋友:怎麼證明?


老師:不會被引誘。高手就是別人花費10分的力氣,他只花1分力氣。


小朋友:為什麼高手可以這麼厲害?


老師:因為他可以不被分心,而且高手看到不好的會當教訓。


小朋友:什麼是教訓?


老師:教訓就是看到了你知道絕對不要做的事。


我們今天學到的品格是:


看到榜樣要學習,


看到教訓要警惕!


 


 


榜樣-CD品格課  淑智99.10.04 


看到榜樣要學習,看到教訓要警惕


    今天的品格課在鋼琴邊寬敞的開放空間,由一陣輕快柔和的音樂聲開始彩虹班的孩子因此感到稀奇而騷動著,孫老師便開始講述一段小偷與警察的故事:小偷來到一個位在四季山莊的學校-雅歌,拿了許多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偷偷的要跑走了,這時警察跟了上來老師邊說邊利用鋼琴的樂音模仿語音,請小朋友們扮演警察與小偷的角色,隨著音樂停走。孩子們高興地擺動,模樣快樂極了!但有幾個孩子興奮地在跳動中刻意去碰撞牆壁、柱子,發出吵雜的聲響。此時老師就會宣佈他們挑戰失敗,先回到位置等待,等到孩子被允許再次進入遊戲時,就開始懂得控制自己的動作不去影響課堂及他人。


    接著,老師以手勢配合著音樂:右手是小偷、左手是警察,像是魔術師一般俐落地舞動雙手表演出小偷與警察的躲避、追逐場景,不只小朋友們看得出神,跟著老師揮舞雙手,連我都感到驚奇與特別,而這樣的教學設計也成功的吸引了孩子的目光,他們邊哼著歌邊跟著老師比畫著


    最後,老師挑戰孩子控制自己,原地跳動十下,不能發出聲音。前面的孩子都無法完成這項任務,總是會有些鞋子磨到地板的聲響,直到仲鎧恰巧沒穿著鞋子就來上課,輕輕地跳阿跳~成功完成這項任務。可惜當老師宣布挑戰成功請仲鎧回到位置時,他因為快樂得跳上沙發而發出聲音又宣告挑戰失敗。不過聰明的孩子們看到仲鎧跳躍成功的那一幕,領悟到其中的奧妙與自己失敗的原因,所以小朋友們便像傳染似的開始脫下自己的鞋子再一次的挑戰,經過這些波折與經驗的學習,最後大家終於陸續挑戰成功。


    孫老師在課堂的總結就再次提醒孩子們:好的示範是榜樣,需要學習;不好的示範是教訓,需要警惕。我想用意應該是希望小朋友能正確的學習去如何學習,在懵懂無知的階段,建立適當的觀念與跟隨好的榜樣:知道對與不對、去做該做的、不該做的不去做。


    彩虹班的孩子們,正在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階段,很容易跟隨榜樣,但榜樣的好或壞,尚未能明確判斷,有許多觀念及應有常規需要建立,而其中最重要的仍是小朋友們能由內心去認同、瞭解,如此行為表現也就會與內心一致,因為外力強加賦予的實在難以長久維持。此時品格課就顯得格外重要,或許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完全、立即的吸收,甚至改變,但相信潛移默化之中,必然有其一定的效果。


    真心希望隨著時間的演進、家長老師的愛護教導及經驗的累積,孩子們能一步步有明顯的成長,做到學習好榜樣、看到教訓能引以為戒,最終自己能成為一個好榜樣。




後記:在白天品格課上沒有靜止過的兩個孩子,在放學的校車上顯現出難有的平靜。安詳的凱虔一反平日的躁動,眼神極其柔和。思博想和彥塵老師說話,居然耐心地等待大哥哥說完,溫柔的態度讓彥塵老師和貓頭鷹媽媽深受感動。貓頭鷹媽媽和他們約定,也要讓其他老師們看到這一幕,他們溫柔地點頭。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 Gingerbread Man—AB組英文課       彥塵10/1/2010




孫老師的英文課,簡單的說,就是多元智能的教學。白板上作為練習目標的英文單字群,旁邊列著的是依著單字音節區分、帶有同樣音樂特徵的音符記號。Fox只有一個音節,孫老師用一個二分音符表示僅有的一個長音;Gingerbread Man 是四個音節,因此用四個連續的八分音符代表,依此類推。在還沒有開始念單字以前,孩子們先認識各單字音節的(音樂性上的)差別,並且跟著孫老師進行了一段「打對拍子」的簡單挑戰。在先前的講座中,孫老師曾經說明在學語言這件工程上,孩子先用音樂智能再用語言智能。幼兒在學母語的時候,不諳文法、音標,藉著不斷地模仿與練習大人發出的聲音來學習;長大後的語文學習,才會先學音標與文法,這是運用語言智能學習。既然流程上是先學習音樂細節再進入單字本身,我看到孫老師的浸潤式教學,讓孩子對學英文更有感覺。
   
所有孩子都能正確的打出四種節奏型後,老師挑戰他們組合型的視奏,雖然他們都沒有受過這樣深入的訓練,老師卻讓他們一回生二回熟找到訣竅,隨著孫老師的指揮,用手拍出正確的節奏,完成一段視奏,在外人看來真是有點不可思議。


孫老師給孩子的任務,通常兼具挑戰性與可行性,因此孩子們都迫不及待的要讓人看到自己是可以達成挑戰的。完成挑戰後,節拍再次被代入單字進行練習,而早有充分練習的孩子們沒花太多工夫就能對單字熟悉。


在進入課文時,孫老師仍舊不時給予孩子們「證明自己會」的機會,在念到指定的字詞時挑戰孩子們對課程流程的專注與對讀/說英文熟練。當有孩子缺乏信心時,引發同儕支持的系統,促進一整個英文課的和諧。


孫老師對於孩子的注意力很有感覺,當有人開始分心時她已經掌握到,在需要的時候她會移動白板上的圍棋:提醒孩子保持其滿分的專注度與和諧度。我學到教孩子們一種語言的時候需要把目標簡明化、充分挑戰孩子們可辦到的部分,之後再慢慢把學習範圍放寬、放廣。班級中適量的競爭意識有助於個體的奮發學習、專心,但老師要在這種意識衍伸為壓力或惡性競爭前遏止,重新訂定目標。最後,只要課堂內容衡量得當,孩子們似乎永遠不會嫌老師給他們的信心太多。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古文課變成「名偵探柯南」!徐僑伶2009


今天古文浸潤,雅歌孩子當偵探,任務是運用有限的線索,找出田園派的詩人有哪些?在貓頭鷹媽媽的導引下,偵探們用小紙條來分類,將分類出來的文章以作者來區分,偵探活動結束後,再以四格漫畫的方式來呈現一首王維詩作。


貓頭鷹媽媽總是能以嶄新的方式,浸潤的原則來為孩子調整出一套最佳的教學方法。老師讓學生學會怎麼在一堆訊息裡面做「解碼」的動作,這是個看似簡單,實際在設計課程時卻是需要花點心思與技巧的。


「高手的習慣」從暑假培訓時期,就不斷的學到,但實際碰到教學時,卻常常焦慮著該如何教會學生,試過幾種方式,就連「事前預備,事後收尾」都還沒有能力讓學生徹底學會,今天這堂古文課,讓我完全了解「浸潤」的道理。既然「高手的習慣」是種習慣,我更應該花心思去思考,如何將我想要給學生的東西藏在課程活動中,並讓孩子們有不斷接觸的機會,達到浸潤效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文浸潤       孫德珍 2008


一直有一個感覺,台灣的孩子學習需要方法。在推動品格教育的時候,我要求徒兒們「學習」如何學習,並且也適時引導他們進入歷史的世界。中國的文史本就無法切割,我喜歡讓孩子以全盤的浸潤發現學習,如此知識才會完整,技巧才得時習,品格才能啟迪。


我帶著三個孩子,道禾借給我們一間頂樓教室,師生們稱呼我們是天空班。道禾每天第一堂晨頌課的時候,我的孩子們開始練琴;第二堂語文課,我陪他們學古文。我以古文觀止為主幹,偶而夾些相關的題材,每天讀一篇,三個月下來倒也達到一些浸潤的效果:孩子能夠理解內容,看著原文用自己的語言翻譯,認識其中的破音字與同義字,並且能夠抓到成語典故,更可貴的是他們能夠喜愛古文。不論是讀出韻味、演出故事、分析角色互動的心理,領略各朝代不同的文風,或是掌握古人的智慧,學習是那樣單純而完整。


三個月後,我開始為他們介紹歷史。從影片的觀賞,了解司馬遷如何寫史?因何要寫史?回溯孔子作春秋,亂臣賊子懼,探討中國人的政治思維;從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看到領袖的成敗興衰;從文官敢以死諫,認識所謂的披肝瀝膽。許多發人深省的對話,令人印象深刻;一個個簡短的相關問題,引發一連串的發現與連結;印證的是我在品格教育中教孩子的思維與習慣。


一天,當看到周幽王在父王葬禮的恐懼與混亂中繼位,我問:「他準備好要當王了嗎?」孩子們否定。在此之後,每當一個新王上任,孩子就會習慣性的問:「他準備好了嗎?」我不禁莞爾。


就像品格教育的課程中我要他們將所學內化,孩子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所學是一個指標。我讓他們化身為其中的一個角色閒聊,透過自我介紹,整合文章的內涵以及相關資訊,一個個歷史人物就活了起來,孩子演過之後,再也難以忘懷。這樣的教學,果效是豐碩的,眼睛是發亮的,師生互動是親愛的,偶而讓參觀的人驚歎:「這樣好的學習只有三個孩子上課,太可惜了。」於是我向道禾六年級邀約了三個學生加入,他們很快地融入,學得很好。老師很驚訝他們一天學一篇,細問之下,發現他們都能理解。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