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品格教育談「愛你一輩子」--教育電台訪問孫德珍老師    蕭慧英03/20/2008


主持人: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美國基督教效力會基督書院(關渡的基督書院)學務長,我們的孫德珍孫博士來到現場,孫老師早。


孫德珍博士:慧英早,聽眾朋友大家早。


主持人:長期關心教改的人,都認得孫老師。她曾經在台灣創辦一所非常傑出的另類學校--新 竹的雅歌小學。這個學校以一些非常特別的方式來啟發學生的多元智能,我們將有機會讓孫老師跟我們聽眾朋友們分享她的教育經驗,不論是對小學生,或是她現在 對大學生的教育,這當中最重要的精神。今天邀請孫老師來,從品格教育要談愛你一輩子。很奇怪,「品格教育」和「愛你一輩子」怎麼搭在一起?我先請老師跟我 們定義一下什麼叫做「品格」?


孫德珍博士:談到品格,很多人把它當成品德,就是moral


主持人:道德。


孫德珍博士:事實上,我們講品格教育這個字,用的是另一個詞character,跟moral是不一樣的。品格是什麼?品格是一種心智的習慣,是說一個人是怎麼想的,會影響到他怎麼做,也會形成一種習慣。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character這個字,就更能夠了解,character是在戲劇裡面的角色。


主持人:character也是角色


孫德珍博士:要演好一個角色,需要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他有些什麼特定的行為,有些什麼習慣?同樣的,一個人要把生命活得很好的話,這些都是基本的元素,我是用這個角度來解釋品格。


主持人:最近很多社會事件常常提到品格這兩個字,讓我們感受到整個社會渴望推動品格教育,讓我們台灣走向正向,或者是糾正道德淪落的問題。換句話說,是因為覺得我們不夠好,not good enough所以要去推,讓這個不夠好能變好一點,這裡面好像存在一個價值觀。照您的說法,品格指的是一種教育,要人能夠知道自己怎麼想、怎麼做,並建立這些習慣,聽起來好像還蠻中性的。


孫德珍博士:有時候描述一個人很失敗,我們會說:這個人「不會想。」就是這意思。追根究底就是,品格教育從思維釐清開始。教條式的品格,只是告訴人要這樣做,沒有教會人怎麼思考,結果人只是表面上這樣做,沒有真的從心出發,而從心出來這個部份是很重要的。
當我們看到社會的問題,我們覺得很遺憾,就說:這個人的品質不好。我們也看到現在很多的人看不見問題,一個小小的問題就被卡住了,找不到解決的方法,這個就是格局很小。


主持人:是。


孫德珍博士:談到格局,我用小羊來比喻。羊吃草的時候頭低低的,永遠只看眼前那一小堆草,走著走著撞到一塊石頭,以為那是一道石牆,就停在那裡不走了,這就是格局很小。我們需要讓格局提升,才看得到問題,看得到出路,談品格,要品也要格,要更積極的開展這部份。


主持人:所以不是因為社會道德要求這樣,所以我就符合這些約束而已。我們過去感覺品格教育就是:因為我們人該是12345這樣,所以我們應該教孩子儘量符合12345這樣,目標好像就是達成大家對他的期待。照您這樣講,品格似乎是一個更多自我認識、更多自我期許的、更自主的成長,是不是這個意思?


孫德珍博士:對!因為當我們說品德教育,講的是從外在的一種壓抑,限制自己的慾望。品格教育是由內往外的,談的是怎樣活出更好的自己。


主持人:我們在家裡教小孩大多是要他守規矩,換句話說:比較乖就是比較好的孩子。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想,如果是孩子自己想通的時候呈現出來的習慣,那就不一樣了。孩子自然而然的接待客人,主動的幫你收碗、收杯子,不是因為你規定的。


孫德珍博士:換個角度看,我們可以說:過去我們講品德,是希望教出乖的孩子,乖孩子就是到哪裡都不會造成問題。但現在,我們講品格,是要教出有競爭力的孩子,不只是乖,而是知道該做什麼,知道怎樣做到最好,所以其實裡面挺有學問的。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訪談,我個人認為對我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上次遇到孫老師的時候,聽他定義品格就是「品質」與「格局」,才恍然大悟。以前講品格的時候,其實一直是往品德走,就像教室一定要貼一個中心德目,老師在教室教:今天要講什麼題目,這禮拜所有學生都要做這個。
今天在這裡我們要談的品格,我們家長應該都要來學習。(休息)


主持人:今天我們邀請孫德珍博士來節目現場從「愛你一輩子」談「品格教育」,我們剛才談了品格是品質與格局,請老師跟我們再解釋一下內容。


孫德珍博士:品格是「追求生命的最高品質,活出個體的最大格局。」什麼是追求生命的最高品質?用選手來做比喻,比如我們要參加一場比賽,慧英,您在參賽之前會做一些什麼?


主持人:我會做準備啊,把自己的身心調好,把工具準備好,然後可能會去看現場。


孫 德珍博士:是呀!我們會確定自己是在狀況內,保持在自己的最佳狀態,這個很重要。把這個態度放在日常生活上,總是保持在自己的最佳狀況內,就可以提升一個 人的競爭力,品格教育就是從這裡開始。我在基督書院會跟孩子說:要保持清醒,我們花很多的心血在教他們「為什麼要保持清醒?」為什麼早睡早起那麼重要?當你的肝可以充分得到休息的時候,你的精神是清醒的,你的眼睛是明亮的,在上課的時候呢,師生溝通是比較有效的,整個都是好的循環開始。


主持人:要追求生命的最高品質,其實就是把每一天都表現得比較好,你自然會知道如何調配自己,保持清醒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孫德珍博士:保持清醒是一個好的開始,然後要求自己每一件事都在最佳狀況。比如說,讀書,有沒有把握有最對的時間、最好的環境,有沒有用最好的方法。品格教育其實講的就是一種思維--你怎樣看這樣的事情。
當思維對的時候,整個效益都會出現。思維出來了,我們要落實,把它建立為一種習慣,讓自己「常保持自己的最佳狀況」,這就是追求最高品質的一個例子。


主持人:那麼格呢?


孫德珍博士:格就是格局。再回到參加比賽吧!妳會不會準備用你最好的裝備參賽?你會不會盡量使用最豐富的資源?比如說想要買一棟房子,注重教育的父母會考慮周圍有些什麼樣的資源?這 樣的人是比較有格局的,因為他懂得怎樣去利用最多的資源幫助自己成長。我們怎麼看格局的大小?格局是有兩個向度:向外看,我們如何善用外面的資源幫助自己 成長?往內看,我們如何讓自己影響最多的人?當一個人是這樣被培養的時候,格局是不一樣的。我常說:品格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未來的領袖,格局大才有辦法成為 領袖。為什麼?我們的過去教育在這個部份是不明顯的,因此不容易培養好的領袖。


主持人:也就是說,過去的教育沒有這樣的思維--不論是父母或者是老師,教育者並不知道要教出有格局的孩子。剛才提到往外善用資源之外,後面有句話很重要:一個人能影響多少人表示他的格局有多大,這種話是我們比較少聽到的。


孫德珍博士:我在演講時給學生一張畫面,有一顆心,上面坐著人,文字寫著:你的心中在乎多少人,你的格局就有多大。有一次,我到音樂系上課,音樂老師跟我說了一件事:有一天,系主任到音樂系準備上課,看到系館靜靜的,覺得很奇怪,是不是學生都沒有來?結果一看,學生都靜靜地坐在位置上等待。主任問:「怎麼了?」學生說:「我們在等老師上課。」主任問:「今天為什麼這麼安靜?」學生回答說:「孫老師告訴我們說心中要有別人。」品格課結出這樣的果子,讓系主任非常的感動。


主持人:妳 說心中有多少人(在乎多少人)你的格局就有多大,這也是我們從沒想過的事情,從某個程度來看,也可以是個指標,可以來檢視自己。我想到:父母的格局有多 少,應該也會影響孩子的格局吧!當父母安於現況,不長進,卻跟孩子說你的格局要大,你要當領導人,妳以後要當領袖,但是父母自己的格局卻很小。


孫德珍博士:沒錯!甚至當我們從一個角度來看,成為一個領袖從哪裡看的?就是從你怎樣服務人開始的。領導能力在這個時代是很需要的,因為我們經常在講團隊分工,每個人常常有機會要帶領一個團隊,或是成為團隊的一份子(被帶領的)。這裡談的領袖不是政治上的領袖,是一個僕人領袖,就是要去服務別人的人。領袖的能力是你能影響多少人,而不是使喚多少人,定義是不一樣的。


主持人:所以父母可以把過去刻版印象先打破。推動品格教育,現在定義清楚了,您是怎麼進行這些課程呢?


孫德珍博士:我在基督書院的做法是透過講故事,透過生活上實際行為的改變。重點是,先要破除一些舊思維。品格教育很像是在一個平房上面準備要蓋一棟大樓,慧英,你覺得第一件事應該做什麼?


主持人:當然舊房子要拆掉。


孫德珍博士:但是也有人會捨不得拆掉舊房子,就開始違章建築,一直搭上去。真正有格局的人就會說我要拆毀。所以品格教育一開始需要先檢視舊思維,知道我們因為過去一直認定是這樣,所以走不出這樣的窠臼。
我帶孩子做一個體驗,讓他們發現自己所做的決定是受到什麼影響,當他發現那些影響不理想的時候,才會開始走出來。
品格教育重視「學習如何學習」。我曾告訴孩子說,學習的功效不在於你花多少時間讀書,而在於你用什麼方式?你有沒有效能?所以我們要學習如何學習。我們就從「怎麼學習」開始,一方面學會如何抓重點,學會對環境有感覺,學會怎麼思考。這些都是追求品質最基本的部份。
品格教育裡面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跟隨大師」。我們常鼓勵人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就是一個好例子。所以怎樣找尋更多的資源,包括知識的吸收--了解每一種領域的菁華是什麼?它有什麼突破?才能幫助我們擴展視野,這是很重要的。什麼是跟隨大師?我們要敢於跨越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去學習人家的精華,用來服事別人。在我們做不熟悉的事情時,我們的能力就慢慢被發掘出來,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接受挑戰,讓更多的能力出現。


主持人:昨 晚才跟我女兒對話。他剛到一個新的領域去學習,學習過程中有很多的反省:為什麼不順利等等。我也跟他講類似的話,建議他學習跟隨大師。怎麼知道誰是你該學 的榜樣?可以從他的做人處事,曾經做過的事情,看他怎麼做,這是個非常好的方式。我教她,在團隊裡要讓人覺得他是樂於學習的,這樣講說起來容易,還得要他 自己能夠領悟。他必須覺得這是我要的,這跟我的人生有關,不是媽媽你說的,才有用。


主持人:在 我們現場邀請的是孫德珍博士,她是新竹雅歌小學的創辦人,在台灣的另類教育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現在是基督書院學務長,推動品格教育非常有成就。剛剛訪 談中,我們重新為品格定義。品是追求生命的最高品質,格是活出個體的最大格局。但是要怎麼教?我剛提到我們在「愛你一輩子」裡,其中「一」這個字,指的是 意義多一點,讓孩子成為一個身、心、靈均衡的人。品格教育是不是可以幫助孩子找到人生的意義,在身、心、靈上也都得到均衡呢?


孫德珍博士:這個當然。其實當我看到「愛你一輩子」,很多地方和雅歌小學所要推的教育理念是相當符合的,雅歌當時找到一些方法也許可以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雅 歌時期整個課程主題圍繞著一個人文主軸,就是生命教育。我們在課程中放了生命教育的三把鑰匙:追求真理、實現夢想、完成品格。這三把鑰匙是非常重要:沒有 真理,人生是無助的,永遠不明白為什麼不如意的事一直發生在他身上;沒有夢想,人生是無力的,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生命缺乏意義;沒有品格,人生是無奈 的,只看到別人可以成功,怨嘆自己生不逢時。


主持人:追求真理、實現夢想、完成品格。


孫 德珍博士:雅歌人要給孩子兩個舞台,第一個是智能舞台,就是讓他學得會。一個學校應該要有辦法讓孩子學得會,沒有學不會的孩子只有找不到方法的老師。第二 個是生命舞台,只有我們能夠讓孩子擇其所愛,才能要他愛其所擇,孩子有了生命舞台就會願意學。過去曾看到有孩子對自己的生命是放棄的,我建議家長,先給她 一段時間,讓她把自己的生命價值找回來,後來當家長願意這樣做,讓孩子先成為他自己,就有很好的結果。


主持人:像雅歌小學這種另類學校,常常讓人認為專門收「一般學校讀不下去的學生」,其實另類學校並不是在收有問題的孩子,而是在正常管道無法幫助孩子。您提到跟家長說讓她停一下,讓她找回他自己的生命價值,我想這就是需要等待,而且真的要很能夠體諒孩子才做得到,但是怎麼做?


孫 德珍博士:我們要允許孩子可以用他最擅長的方式學習,並且要接受不同的步調。我們現在的教育很大的問題就是要一群人在同樣地方、用同樣方式、同樣時間、學 同樣的東西。這造成很多人的挫折感,因為有的人要用某種方式才學得會,也有的人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但我們的教育體制是要求什麼都是一致時,沒有效能讓大家 都很辛苦。


主持人:剛剛談到「愛你一輩子」的一,要有意義。老師要給孩子三把鑰匙:追求真理、實現夢想、完成品格。那麼,家長要怎麼協助孩子建立品格呢?


孫 德珍博士:常聽人說:要贏在起跑點,學習要趁早。但我認為,真正的贏在起跑點是有對的品格教育,當品格教育沒有出現,全部都輸在起跑點。就像你不願意去重 新搭很好的地基,就只好一直做違章建築,一路補強下去。就像現在的孩子有很多的補習,補習後,後遺症就陸續出現,孩子上課不再專心,或者心中不平,覺得時 間都被大人用光了,補習糟蹋掉孩子學習的胃口。
我發現台灣的孩子最大問題是都沒有自己的 時間,我們想要幫孩子的時候,所有的單位都在跟孩子搶時間,因為我們都相信補習。如果們可以把時間重新規劃,讓孩子在第一時間該做什麼事就把手上的事做 好,都落實,就不會需要一再去補。我們常常很多力氣花在不重要的地方。學校要幫助孩子學習,應該要朝向怎樣對孩子是最有用的,應該是孩子要學什麼,而不是 老師到底要教什麼?


主持人:九年一貫課程有個綱要,教什麼是很重要,但要怎麼學?學得好?學得會?這是我們要花更多的精神用在這上頭。


孫德珍博士:在品格課裡,我告訴孩子說:關於學習有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我們要「學習如何學習」。此外,怎樣保持身心最佳狀況很重要,聽到對的事要去落實很重要,懂得抓重點而且抓最重要的,會問問題很重要,不只要問對問題,還要問出答案。
我常常告訴孩子:每件事的做法不是絕對的對或錯,但是會呈現出不同的格局。比如說,有些人會問問題,但問的問題浪費大家的時間;有些人會問對問題,格局高了一點;更高的格局是一問就問出答案。
我 們教孩子要成長成為這樣的人,不是談我們會做什麼事,而是了解一個生命成功的關鍵在哪裡?而這些東西,剛好是成功領袖是必要的。我們看到我們目前的政治, 很多問題其實都跟這有關,讓所有的人都在身心不好狀況下做,很多事講了都沒有落實,或者都抓不到重點,或者看不到問題,不會發現問題,有些人他的時間都浪 費在回答很多不是重要的問題,因為有些問題根本不用去回應。


主持人:有些問題回應根本就是浪費生命。很多年輕家長對教育很焦慮,因為社會的訊息告訴我們有競爭力很重要,最後一點時間,請老師給家長一些建議。


孫 德珍博士:我告訴家長們:教育就是愛與榜樣,好好的愛孩子,但是這個愛不要是溺愛;我教他們分辨什麼是尊重,什麼是放縱。我們要滿足孩子的需要,而不是滿 足孩子想要。當孩子跟我爭取一些東西時,我會說:說服我,這是你需要的,還是你想要的。常有家長說孩子不想睡,都在玩電動。我就說:問孩子,這是需要,還 是想要。
品格教育是對環境有感覺,對什麼要看合宜的時間、空間、人間。這個時間應該做什麼?應該要睡覺—這是需要,他卻決定要玩—這是想要,所以不接受。很多家長沒辦法分辨這個部份,所以就跟孩子進入戰爭。


主持人:沒辦法跟他說清楚。


孫德珍博士:對!因為家長自己都搞不清楚,他只是直覺這樣不對。


主持人:剛剛提到品格教育要培養人在對的時間對環境有感覺,剩一分鐘時間,再請老師跟我們談談。


孫德珍博士:當我們阻止孩子做某事,孩子有時會問為什麼不能?很多時候要避免落入價值觀的爭戰,那會沒完沒了。我比較少跟孩子說什麼事是絕對對或錯,我跟孩子說要在對的時間、對的空間、對的人間做這樣的事情。有時不一定是那件事有問題,是那個時間不對,那個空間不對。


主持人:謝謝孫德珍老師,幫我們從品格教育來談「愛你一輩子」,我相信聽眾都有很大的收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