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光合作用--研究課   文如11/15/2010

今天研究課老師先讓學生以肢體排列,複習水分子的結構--2O,一個氧牽兩個氫,兩個H的夾角是105∘。之後開始練習二氧化碳CO2的分子結構,老師讓學生們發現二氧化碳是一個碳牽著兩個氧,三者成180∘。有趣的是,當水和二氧化碳合在一起的時候,產生碳水化合物CH2O,氧原子被擠出來,自組一個氧分子,大家很清楚的看出:
6CO
2+6H2O→C6126+6O2,原本抽象的化學反應式,一下子變得生動而且真實起來!孩子們印象很深刻記得: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吸入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氧。


老師讓學生猜:植物生長需要什麼?有人說「土壤」,有人說」,有人說空氣。老師說:我們來看看你的答案和哪位大師一樣?老師就不著痕跡的進入光合作用發現的歷史:從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到1864年 德國科學家薩克斯發現植物的光合作用,才確定植物生長要件。在老師的ppt中,每一位都有肖像對應他的實驗、發現,甚至以漫畫或圖說向孩子解釋該理論。在這一段教學中,我看到科學家建立理論的過程及故事,也體會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在第一時間就對所學抓住架構,並在之後的學習中拚湊完整的生物學畫面。


本週老師進入動物的分類,在清楚的ppt展示下,繁雜的分類居然也可以很有次序,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領會了進化的次序,輕鬆背出脊椎動物下的五種分類:魚類、兩棲類、爬蟲類、鳥類、哺乳類。老師以生物的食物鏈讓他們對動物植物建立關連:能自營養份的是生產者(怪不得老師用心介紹光合作用),以植物或吃植物的動物為食者是消費者,另外吃腐食或消化遺體的是分解者。老師並且以食物網展示自然界誰吃誰,又被誰吃等關係。


這堂研究課,學到處理資訊的另一個技巧:運用數字或符號。老師圍繞主題不斷展示如何在研究中運用數字及符號,其中以光合作用的化學反應式最令人印象深刻,簡潔的符號居然可以如此深刻的表達一個完整的理論--看似抽象,卻是最簡明易懂的「溝通」。老師的ppt圖像既精準又美麗,許多畫面只看一眼就深烙腦海,怪不得雅歌的學生常被老師要求「一眼看穿」!


結束學生生涯時,就覺得自己跟生物學應該不會再有什麼關連,但這一堂研究課卻紮實的讓我學到許多。雅歌老師可以在生涯中不斷學習,真是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