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之旅訪張文亮 淑智老師 10/31/2012
入冬以來,今天首次感到冷意襲人,清晨還下了陣雨,但清楚知道今天將到臺灣大學訪問張文亮教授,孩子們歡欣雀躍地準備啟程。細雨中抵達了臺灣大學,親切、熱情的研究助理-錦蓮已至大門迎接,並安排孩子坐入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的教室中,張教授也很快地入內,正式開始與雅歌孩子的訪談。
初生之犢不畏虎,小一的亮心毫不猶豫地舉手提問,問起張教授的好朋友原是一棵椰子樹,被砍倒後,還有其他好朋友嗎?教授回答:「小時候的朋友是椰子樹、乒乓球、…結婚了,太太就是他的好朋友,有女兒了,女兒也是他的好朋友。」
紹鎧拿了一本教授的著作「我聽見石頭在唱歌」,請問張教授說,這本書的封面是誰畫的?原來是台北藝術大學的一位老師小雨所畫的封面。
欣儒問:「你以前為什麼不喜歡體制內的教育呢?」教授說:「過去的教育,早上一直考試,下午公佈成績便要被老師打,回家還要再被父母打。」談到他對於孩子的期望:一要誠實,二要孝順父母,三要信仰上帝。
亮羽帶了張教授的作品「當河馬想動的時候再去推牠」,他請教授替她簽名,還畫了一張圖要送給教授。那是一張A4白紙所畫出的鉛筆畫,上面有許多、許多的書本圍繞、堆滿了一個人,那人說:「我很喜歡看書!」這人就是著名的科學家法拉第。他很緊張,但勇敢的舉手發問,我覺得她真的很棒!
在孩子們的訪談中,張教授也分享了他的生命的歷程:一個特別卻也不怎麼有自信的孩子,是如何排斥體制內的教育制度,甚至反抗,又如何從中破繭而出。他適切地舉出許多例子,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學習,在台灣許多孩子從小被訓練得很會打刁鑽、困難的球,長大筋骨卻都壞了,失去創意、熱忱與想法。這些話,語重心長,令人深思:我們要帶給孩子的到底是什麼?
張教授也與我們分享他生命中的幽谷,失去摯親的痛久久無法平復,靠著妻子的鼓勵及寫作的力量,逐漸走出憂傷,將遺憾轉化成大愛,去關愛、指導更多別人的孩子。教授還鼓勵雅歌的孩子,要成為優秀的科學家,就必須能耐得住性子坐在椅子上,需要經歷時間及忍受枯燥,才能品嚐到甜美的果實。他挑戰孩子們成為數學家或科學家,一坐5小時。
訪談之後,張文亮教授大方的邀請孩子們去他的辦公室看看他那由各地帶回的珍貴藏書,毫不擔心這群好動的孩子們所可能造成的干擾,且又贈送了我們許多他的著作。孩子們興奮地坐在古蹟級的工作室桌邊,感受這最高學府中滿溢的學術氣息。
最後,張文亮教授誠摯地將他的收藏-沙漠玫瑰石贈給孫老師,孫老師驚喜得熱淚盈眶,場面令人感動。雅歌一路走得辛苦,來自有心人的支持與肯定總帶來心靈的安慰。
這趟台大之旅,透過與張文亮教授面對面,瞭解大師的人生並非一路順遂、耀眼,這些學習將在孩子心中播下人文的種籽,這樣的體驗比書本或是聽講來得深刻動人。期待雅歌的孩子,不斷追求真理,並完成品格,以實現自己的夢想。
張教授以珍藏的沙漠玫瑰石贈與孫老師。
最愛歷史的彥塵老師,完全符合教授對歷史的素養,與張教授一見如故。
孫老師驚訝台灣有這樣棒的老師,曾經為張教授的書(台灣的水)寫過推薦文。他勉勵孩子以張教授為榜樣。
張教授說:打棒球揮棒不是憑眼見,是憑信心。
張教授說:學乒乓球先學走路再學揮拍!
從小喜歡畫圖,學地理邊學邊畫。
小記者育筠認真的問問題、做筆記,他請張教授簽名在他筆記問問題那一頁。
貓頭鷹媽媽的話:
張文亮教授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文學家,因數學精練,因歷史博通。他更是生命教育的高手,讓人在各種環境看到造物主的神奇,他學習事物融會貫通,他講起課來輕鬆有趣,他驗證上帝信手捻來,而他是那樣誠懇,那樣熱忱。
張文亮很會寫故事,他寫的傳記是雅歌經典課程的一部份。他的成長過程見證了台灣教育系統的瑕疵,但是他沒有讓自己成為受害者,反而以自己生命的豐盛回報,化自己的憂傷成為學生的祝福。
我在大三那年,有兩位教授影響我很深,其中一位數學老師教我如何思考,一位歷史老師教我如何整合。當我最近讀到張教授對這兩們學科的推崇,深深感到不可思議—那正是我在雅歌所強調的,而雅歌的校友因此受益,在學習的路上駕輕就熟。
發展雅歌課程的階段,張文亮對我的影響很深。多年來,我帶領孩子讀傳記,讀很多他的文章。我要孩子思考:
1.真理:這個人相信什麼?他所相信的有沒有幫他走過生命的最低谷?
2.夢想:這個人有什麼夢想?他如何為夢想付出代價?
3.品格:他有什麼品格讓他終能實現夢想?
張文亮老師的傳記就正好有這樣的內涵可以讓孩子去探討。
我深深相信,如果上帝允許一個祂所愛的人受苦,是因為受過鞭傷,才有能力安慰人的痛;走過熬煉,才有能量接納人的不完美,才有機會看到生命的改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