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研究方法--研究課 文如11/22/2010
今天從醣分子=碳水化合物開始談起。醣分子簡單型就是容易消化分解的糖;複合型需烹調、經消化(酶)分解為葡萄糖才能吸收。再一次復習上週教過的食物鏈,但更進一步帶孩子瞭解食物鏈與人的關連。人類在這當中卻破壞了自然的律,不想當分解者使得人與自然的無法和諧。老師在此點出:思維和習慣對了,品格才能建立!
本週要帶孩子學習研究方法包含:
1.前言—主題句、研究動機
2.實驗—抽樣、觀察、驗證
3.調查—統計、比較、分析
4.訪談—提問、記錄、整理
老師開始教孩子寫前言。一直以為,前言是學期初就該完成,其實前言的撰寫需要一直被修改,在學期中對所研究的主題開始深入了解內容後,用關鍵詞抓重點來寫出一段主題句,並談談與自己有何關連寫出研究動機。老師藉由漢堡和免洗筷的實驗帶孩子瞭解如何觀察,如何發現,在確認資料之後引出推論。藉由訪談學習抽樣、提問。最後老師以「馬鈴薯」做為前言撰寫的示範。
處理資訊的六種方法之一:溝通。老師在課程的最後以「細胞溝通」,帶回課程一開始的醣分子,讓孩子認識殺手細胞、癌細胞。並且藉由比較、分析更深入來瞭解癌細胞。
原來每一張投影片都預備了資訊讓孩子進入發現!
原來每一張投影片都復習了孩子之前的學習經驗!
在一張又一張的放映下並不是強迫孩子只是個聽眾;而是預想了孩子可能的反應和並且準備與孩子互動、深入的引導!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