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積:乘積、面積、體積—AB組數學     湘如11/15/2010


一上課,大家一面整理老師剛發下的學習單,一面吱吱喳喳的。眼看孩子們似乎還沒準備好要上課,老師離開教室,給他們十秒準備好要上課的態度眼睛發亮,好了之後再讓班長請老師進來教室上課。班長柔禕很愛數學,更愛孫老師,很快地出去請老師進到教室裡來上課。


可是家蓁還沒準備好,知道今天有好幾張學習單要寫,家蓁一直在削鉛筆,總覺得不夠尖。班長柔禕比老師先回到教室裡,看見家蓁還沒準備好,跑到家蓁座位幫忙她削鉛筆,老師一進來,看見柔禕在削家蓁的鉛筆,問了柔禕為什麼是她在削家蓁的鉛筆,柔禕還沒回答,體貼的定軒主動拿出自己鉛筆盒中的一枝夠尖的鉛筆借給家蓁,這才解決了。


老師在白板上貼上一塊長四格、寬二格的格子,要孩子一眼看穿一共是幾格,再切入面積計算4x2=8。專心的定軒發現了這「算面積的式子,剛好就是算乘法的方法。」孩子們有人一邊聽課,一邊寫起今天發下的學習單,當老師問他們是不是同意定軒的說法時,大家都舉手。老師特別問了幾位剛才不專注的孩子,知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舉手?幾個孩子回答不出,老師點出今天上課普遍不專注的狀況,孩子們開始警惕自己。


老師將定軒的看法再說一遍,確定孩子們都清楚了解之後,在白板上寫下「乘積、面積」幾個字。老師帶領孩子們發現「積」這個字出現兩次,都和乘法有關,又在白板上畫了串珠教具的千與百,指著百說:「串珠的100,串成一個面,這是什麼積?」孩子回答:「面積。」又指著千說「串珠的1000,是立體的哦,是什麼積?」在老師的引導下,有孩子回答是:「體積。」面積與體積的概念,就這樣自然而然切入。


老師為了讓他們了解面積、體積的不同,找了一個人當被乘數、兩個人當乘數、一個人當積,讓孩子清楚地看見體積有兩個乘數。這部分二年級的孩子大致上可以接受,一年級的孩子似乎還不太了解。老師又回到簡單的三重唱,剩下三個人分別是被乘數(雙手合十)、乘數(手比乘號)、積(手比等號),複習了9的九九乘法。家蓁反映這玩過了,老師回答他沒關係,可以不玩。碰了根軟釘子的家蓁就默默坐在位置上,看其他人開心地上課。


最後,老師要孩子們開始寫今天一開始發下的學習單:9的乘法、8的乘法、7的乘法百宮格。9的乘法要利用「加101」、「8的乘法要利用加102」、「7的乘法要利用加103」的方式,找到100中所有987的倍數,放上一顆黑棋(用鉛筆畫一個黑棋), 接著一一把黑棋的位置數出來。大家在寫這分學習單時,老師要一年級的學生最後只要找到十倍的數字就可以,家蓁不滿地說:「為什麼一年級可以不用寫?」老師回應她:「妳也可以當一年級,一樣可以不用寫。」家蓁只好摸摸鼻子說:「我還是把它寫完了。」老師很厲害,可以抓住家蓁的個性,沒與她硬碰硬, 而是順著她的話講,最後不服輸的家蓁還是做完了老師希望她完成的部份。


孫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我用在中高年級的學生身上,例如:奕全、晉圓分別想寫三年級、五年級的作業,想往下降一級。我就回答他們,可以啊!可以降一級的,沒問題。孩子們反而不甘示弱地,乖乖地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