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研究課   秀珊11/15/2010


 


這學期的研究主題與自然科高度相關,因此孫老師在研究課上,以國中程度的理化與生物作為課程的知識來源,一方面為國中生檢視架構,一方面讓低年級學生有浸潤的機會,一方面也讓中高年級打開他們的視野,並為之後的學習鋪路。


今天上課,照例請小朋友上台來演水的分子式H2O與二氧化碳的分子式CO2。老師請飾演分子元素的小朋友在搭架出分子結構時,呈現連結的角度,水分子中兩個氫原子的夾角是105度不是很穩定,二氧化碳的兩個氧與碳夾角是180度就很平衡。當外界的能量加入時,水分子的氫會受到吸引,那麼如果能量進入水與二氧化碳時,會有什麼變化呢?


今天的投影片,從一張漂亮的葉綠體圖片開始,老師讓我們認識葉綠體,複習維管束(在葉子上叫做葉脈),也看到會呼吸的氣孔。老師問:「植物從哪裡得到養份呢?」有人說從土壤,有人說水,也有人說陽光,各種說法各有支持者。老師說:「今天我們來上點生物研究的歷史,看看你們的想法和哪一位大師一樣?


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認為植物從土壤裡面獲取養分,以在當時對生物界的理解來說,亞里斯多德提出的論點已經是相當前衛,經過了知識蒙昧的中古黑暗時期,終於在啓蒙時代之後的17世紀由比利時科學家海爾蒙特柳樹實驗推翻,認為土沒有減少,應該是是水。18世紀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在密閉的瓶中實驗蠟燭熄滅後,如果放入植物,瓶子裡會產生空氣,植物動物都不會死。19世紀初的索緒爾發現二氧化碳和水是植物養分的來源;邁爾、薩克斯提出光合作用,恩格爾曼則進一步發現了葉綠體。老師透過一張張圖片及照片,讓孩子們因著比較這些大師的實驗,對光合作用更有概念。


為呼應本學期的「關連」主題,老師提出植物與動物的關連,從一張張投影片中,孩子們學到了生產者、消費者與分解者的食物鏈關係,還從兔子、老鷹、胡蘿蔔、玉米到菌菇、蝸牛彼此之間的食物網,學到萬物的存在缺一不可的關係。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或是「一枝草一點露」,都是食物鏈的延伸。


今天老師要帶入動物界的生物分類,一張張引人注目的生物圖片,說明此生物分類的特徵,譬如,無脊索動物門的動物都長什麼樣子呢?有的是軟體動物、有的是腔腸動物、有的是節肢動物等等。孩子們對這一部份的圖片是驚呼連連,嘖嘖稱奇呢。


最後照例是以凝聚今天的品格筆記為課堂學習做整理。孩子們在背誦光合作用的化學分子式(6H2O+6CO2=C6H12O6+6O2 )中離開教室。


課後與孫老師討論這一堂研究課。我問:「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今天老師講生物史會不會太難?」老師說,他沒有期待所有的孩子都學會今天所有的知識,他只是要讓孩子看到這些大師們所探索的是什麼? 大師們孜孜不倦地找答案,不怕推翻過去的論點,不管是自己或是先輩者,才有一次次的新發現,這種一再驗證的態度,就是科學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