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宜君
雅歌的自由與快樂,源自於對於個體的信任與尊重。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具有完全分離的身體,自成一格的腦力與潛力,可以建構出自己的一套思考運作模式。而其思考模構都是獨特的,是經由他和環境的互動、自身的內在運作,以及他處理資訊的方式,所建構而成。因此,無法否認,個體之間雖然存在共通的相似性,同時也擁有強烈的差異性。

教學-教與學,教師與學生應該是互為主體的,任何一方都不適合放的太大。過去,我們太過重視教師的主體性,忽略學生的主體性,使得教學天平失去其平衡性,顯得過於偏頗。如今修正對於”教學對象”的認知,影響著教師選擇的教學方式。當我們承認個體之間的差異性,自然就不選擇強調群體性和統一性的課程設計,取而代之的是讓孩子成為主角。
要如何使課程能更關注於孩子個別差異?除了給孩子適度的自由空間,讓他擁有選擇的權力,依自己真正的興趣去決定自身學習的方式與學習的步調。在課程的設計上,我們還必須改變自己過去的聚焦點,不能只是強調冰山的外顯部份-認知及技能,而應該發掘冰山下巨大的內隱部分-情意、態度,因為那才是每個個體最珍貴、最獨特的地方,也是最值得拿出來與他人分享的部分,這也正是雅歌所強調的部份!
為什麼要有研究課?除了給孩子舞台,希望他學習將自己經驗的結合、對於資訊的解讀,經過整理後,運用別人可理解的語言符號,傳達出去,更希望因為而且因為每個人的模構都不同,所以從他人的分享,孩子也可以藉由別人已完成的建構,修正自己忽略的地方,進而增進自己的能力。分享其實也是一種學習。
如果孩子是主角,那麼老師是否什麼事都不用做?!事實上,當老師退得越後面,準備就要越充分。因為孩子畢竟仍處於發展階段,很多事情都還在學習,如果只是靠他本身慢慢的去發掘、去摸索,必須要花上很多的時間,且不一定能達到很好的功效。因此這時教師的角色就顯得很重要!就像是為他們搭鷹架一樣,教師運用體驗、實作、陳述……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去引導孩子思考,建構出屬於他們獨特的模構。身為一個成熟的個體,我認為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義務。

一切行為的表現,不過是反應出一個人內心的思想。雅歌的一切課程活動設計,都能夠清楚看出背後的思想架構,它不僅是多元智能理論的發展,更能看出它對於人類獨特個體性的尊重。以前,我很不喜歡教育哲學,它對我來說是門充滿人名與理論的生硬課程,我從不覺得它對教師到底有什麼重要性,然而,如今我卻在雅歌身上,看見思想、理念對於教育現場的影響力!教書匠與教育家最大的差異在於:「教書匠會告訴你要做什麼,教育家則會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做!」我們都該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教育家,而非教書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