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思維與文化             孫德珍  2006 寫於美國     


傑森的學校,家長可以選擇要不要當義工,我參與的結果省下三千美元學費。義工媽媽的工作有校內與校外:校外部份包括募款、辦活動;校內部份通常在圖書館幫忙。負責規劃的是一位媽媽,她安排我每週週三下午到圖書館幫忙。


我到辦公室詢問圖書館怎麼走時,正值下課鐘響。助理告訴我如何走,但警告我必須等上課再出辦公室,因為下課時間只有四分鐘,所有學生都在換教室,到置物櫃拿東西,他們可能速度很快。這種提醒讓我對這位助理留下深刻印象。


進入圖書館,圖書館員瑪姬在告訴我工作之前,先花了二十分鐘了解傑森與我的調適狀況,功課有沒有需要幫忙?她熱心的提供我不少資源,再次讓我刮目相看。


記得新生報到那天,傑森進入校園才發現只有他一人背書包,打聽後發現,聖母高中規定:學生進入教室(或圖書館)不能背書包,手上只能拿著書本及文具,不能有食物或飲料。我問瑪姬為什麼?她告訴我:書包很佔空間,沒地方放。


以前學校每天有六堂課,同樣的課程五天重複同樣的時段(55分鐘)。這裡每天八堂課(45分鐘),八天一輪,所以第一天第一節的課,第二天就第二節上,以此類推,讓每一門課都有不同時段,同等尊重。


我的任務是協助圖書館員幫忙看著學生:空堂的學生可以選擇到圖書館或餐廳,缺課的學生來補考或是影印同學的筆記(總之要補上)。開始進入狀況以後,輔導賈姬進來影印。她問我近況,知道我對某些老師有興趣,就為我引見。我向生命教育的老師南西借到一本課本及錄影帶,又向英文老師借到一本課本。兩位老師都很積極的想幫助傑森調適新環境,並且體恤外國學生。


知道我今天待在圖書館,南西請我幫忙裁紙(剪成鬱金香的形狀),順便為我解說這是一個認識自己的作業,她給我額外一份讓傑森也可以作。我本就對於她的教材非常欣賞,讀了課本更是心動,霎時領悟到我為什麼不喜歡台灣一些生命教育的教材:我們許多學校還是用注入式的方式,孩子沒有機會當主角。我很驚訝兩個兒子的學校都很注重生命教育:安筑的課程目標在幫助freshman新鮮人邁入大學階段,傑森的課程目標在引導他活得充實,了解自己,成為一個自主的生命,以準備成人。


兩個學校都要求社區服務,由學生選擇社區內的非營利組織,思考自己能奉獻什麼專長,能建立什麼能力,並對生命有什麼意義。安筑選擇加入教會詩班,傑森則參加手鐘隊(Hand Bell Choir),這些都要雙方簽下合約,挑戰品格(毅力、負責、能力)。


不同的思維互動出不同的文化,傑森似乎漸漸領略到生命教育的一些精神。談到這個階段是一個生命中的危機,他的老師教他:Crisis這個字中文叫做危機,含有兩個意思,一半危險一半機會。我很欣賞老師用中文來呈現這樣的情境,我期待台灣的生命教育能夠邁向一個讓學習者成為主角的時代。




P.S.這是四年前寫的文章,當時是傑森在美國高中最後一年。我在學校擔任義工媽媽,觀察他們的教育現場,有很多心得,與大家分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