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得勝的生命從減少瑕疵開始品格課   秀珊  11/17/2010


一上課,老師宣布任務:讓全體分兩組,輪流到白板上的百宮格去放黑白棋,得分方式稍後才宣布。因此兩組在活動進行中開始思考如何可以得分--是黑棋放得多得分?還是白棋放得多得分?是造型特殊得分?還是速度快可以得分?


任務開始,兩組學生輪流上去,有的組別只放白棋,沒放黑棋,老師就提醒:如果最後是算黑棋給分,那這一組要得分就很辛苦囉!任寬聽到以後隨即放了一個黑棋,接下來的晉圓想把任寬的黑棋拿掉,但是,想想算了,還是繼續排白棋。


排了約一半,孫老師暫停活動講了一段話,這是老師特別為這班學生寫的文章:


玻璃和水晶


「影響學習有兩種經驗:明朗化經驗、麻痹化經驗。明朗化經驗像一層水晶,你可以沒有阻礙的看到目標,深深受到吸引;麻痹化經驗像一層鏡子,你被自己的意識擋住,看不到目標,心存排斥。」


老師說,聽完這段話,請繼續排,晉圓立即把任寬放的黑棋換成白棋。排到第三排時,老師停住,請兩組回饋剛剛聽到那段話的重點,回答正確的可以獲得額外三次排棋的機會。兩組同學都因為抓住重點,而獲得額外三次排棋的機會。老師繼續再講了一段:


「有一種人,他有很多雜質,光透不過去,不論玻璃後面有多少好東西,他永遠看不見,只好入寶山,空手出來,而且他還抱怨浪費他的時間。」


再繼續排,任寬這組有人一直拿掉別人的黑棋換白棋,也有人拿白棋再換黑棋。他們猜測著怎麼樣才能得分而彼此堅持著。之後的文章:


「玻璃和水晶很接近,但是價值差很多。成為水晶需選用高品質的玻璃沙,先要去掉雜質,讓光能透過,沒有阻礙;然後加入鉛,讓光線能折射;最後被切割過,讓光線在最佳折射角度進入,以產生光澤這個道理和分辨真假鑽石一樣。」


「如果你生命很多雜質,雅歌再好,你也只會抱怨:為什麼要寫分享?為什麼要做研究?為什麼要上品格?別的學校都沒有。就好像一個被寵壞的王子,他沒有胃口,看到滿桌山珍海味卻一直跳腳:為什麼不能只吃麥當勞。」


「當生命的雜質不先拿掉,眼睛是盲的,對人生更不會追求,只有在比賽結束時,大叫不公平,我還沒有準備好,比賽就結束了,怎麼可以這樣?」


這段文章雖然很長,但是老師在讀完一段,稍做沈澱之後,請學生們抓出重點,再幫助大家凝聚,大家都抓到了今天學到的品格:「一個人如果能拿掉雜質,就能減少阻礙,就會像水晶一樣」。


老師最後再詢問一次,有沒有人想要更改他的排棋?任寬這組,最後決定拿掉所有的黑棋,友友這一組則堅持不更改,老師公佈今天的主題是「拿掉雜質」,最後由任寬這組得勝。


這個活動中,我看到老師為幫助這羣能動的孩子在課程中專注聆聽,特別設計了一個兼具內省、人際、與動覺的活動。在聆聽中省思如何得分,就如同省思自我般,我看到不斷地修正,有人願意承認錯誤而修改,有人仍堅持己見,就像被看不見目標的玻璃擋住一樣。


老師接下去另一個遊戲:可以看見自己生命中雜質的人,講出一個,就可以到白板上放一個棋。兩組比較下,晉圓這組主要由五色鳥組成的隊伍,很樂意說出自己的雜質,因此踴躍地上台排放棋子,不多久,就有10多個黑棋出現。另一組主要由油桐組成的隊伍,則顯得意興闌珊。孫老師考量油桐較為成熟,也較在乎自我形象,不願意說出來,因此特許他們,雖不願意讓老師知道,但看得見自己雜質的,也可以去放,我欣慰著友友與筠涵的立即參與。


的確,知道自己有雜質不難,但願意承認,尤其是在別人面前承認,就不是容易的事情。看到雅歌的孩子們在短短的品格課中,看到真實的自己,並願意面對,雖然可能說過馬上又忘記,但從反思自我的開始就是踏出前進的一步。我期待自我要求與提醒後的修正,能漸漸地內化成雅歌孩子們懂得「尊重自己」的習慣。


老師最後問:「如果有人點出你生命中的雜質,你會願意接受嗎?」孩子們紛紛舉手表示願意,老師邀請大家到台上把屬於自己的黑棋取回,放在手上,並對它們說:「我雖然不能達到完美,但我願意減少瑕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