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體天平AB數學課湘如11/29/2010


上一回學到「度、量、衡」概念中的「衡」--平衡、衡量,今天老師介紹一種以前常見但現在可能要在中藥行才看得見的「秤砣」。所以,孩子們知道「衡」的工具有天平與秤砣,這兩者都是應用平衡的原理。之後,老師拿出一個磅秤,問孩子這磅秤是用平衡的嗎?孩子很明顯的看出這磅秤沒有像天平有兩端,定軒回答:「這是用壓的,東西放下去,有重量往下壓,指針就會動。」這下,孩子們知道磅秤雖然沒有雙臂,但一樣可以秤出重量,也是衡的工具。(用平衡原理的工具,可以測得質量,質量不會因物體所受重力而有變化。)


老師讓學生一個接一個來排隊秤串珠,並請孩子一一把數字紀錄在白板上。一開始,放一個碗加上一串串珠(10)60克,加上一串串珠是65克,再加上一串串珠是70克,發現第一串串珠是60克,第二、第三串串珠大約各5克,不太合理,大家想一想,原來應該扣除碗的重量。


老師將碗裡的串珠拿出來,說要把碗的重量變不見。定軒想幫忙,把碗和磅秤乘物盤給拿了起來,老師跟他說:「沒關係,不用拿起來。」邊轉動歸零鈕,邊讓孩子們看到歸零的過程,現在他們知道怎麼樣把重量變不見了!


歸零後,老師要孩子們一次放一串串珠,並把磅秤指針的改變記錄於白板上,因變化幅度太小,後來改成一次放五串串珠。白板上紀錄如下:
5
-10g
10
-30g
15
-50g
20
-70g
25
-85g
29
-100g


接著,老師換了一個大一點的碗,同樣歸零後,秤得串珠重量紀錄如下:
5
-20g
10
-40g
15
-55g
20
-70g
25
-90g
29
-100g


老師問孩子們,知不知道g是什麼?告訴他們那是「公克,是質量的單位。」老師指著白板上的紀錄—5串是10g,問孩子們:「那一串大約幾g?」孩子們無人回應,老師帶著孩子們一串一串地數246810,再問一次:「那一串大約幾g?」孩子們回答:「大約2g。」老師又問:「我們剛剛最多用了幾串?」「29串。」「最多秤出幾g?」「100g。」「那麼,一串會是2g嗎?」老師帶著孩子從246數到58(29),發現離100還很遠,所以可能不是2g。「那麼,一串會是3g嗎?」老師又帶著孩子從369開始數,最後是87,離100比較近,知道「一串比較接近3g」。


老師拿起桌上的碗,示意在裡頭裝一碗又一碗的串珠,一邊在空中比劃,一邊問孩子:「這樣裝了四碗,說是有四碗串珠,好不好?」孩子們發現四個碗大小不一,建議老師每一次用一樣大的碗裝,這樣四碗才會一樣多—這是度量衡中的「量」。接著,老師又一次更清楚地把度量衡三個字不同的意義演示出來—老師從同一盒彩色筆中,拿出數枝彩色筆,將它們排成一條線,這是「度」,與物體的長、寬、高有關;老師在空中比劃著拿彩色筆這樣固定大小的容器裝水,量量看水有多少,這是「量」,與物體的容量有關;老師一樣拿彩色筆,在虛擬天平上,一端放上一碗串珠,一端放進一隻又一隻的彩色筆,直到天平平衡為止,這是「衡」--衡量物體的質量、重量。孩子們這一次,更能清楚地知道「度、量、衡」三者的意義。


在做學習單「分辨各種情境,各是度量衡的哪一種時」,一直很專心的孩子都很快地完成,惟有在老師一次一次示範時,忙著整理手邊東西的家蓁在大家完成學習單後,才開始意識到自己還沒開始,所幸熱心的珈嘉在一旁協助她完成。


最後,老師讓大家玩一個「掂掂看」的遊戲,拿出兩把彩色筆,一多一少,要孩子一個個閉上眼睛上前來掂掂看,感覺一下哪一隻手的彩色筆比較重?如果右手的較重,掂完後就走向右側;反之,則走向左側。孩子來回體驗兩三次後,對重量和左右都有了感覺,更感受了天平衡量物體重量的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