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杜蕢揚觶古文浸潤   振寧2/21/2011


    今天從台中市來了一位明星高中的國文老師,她聽說孫老師的課很特殊,特別趕來雅歌觀摩老師的課堂。


    這堂課,老師先邀請孩子們上場演戲。她逐一說明要什麼樣的角色,孩子們一聽到要演戲都很興奮,老師在徵求角色時,有孩子舉手想演大王,但站出來時表現比較輕率,老師便認真問全體同學:「你們覺得他這樣像大王嗎?我看可能需要換個人演了!」那孩子立刻修正他的態度,大家才同意讓他擔綱演大王的角色。


    其他角色的孩子,在聽過老師的解說後,紛紛調整自己的心態,很敬業地注意老師的指令,他們已學到演什麼要像什麼,也很清楚當一個好演員,一定要很專注地聽導演指揮。


    老師指導孩子,有模有樣地在一堂課裡,演出這樣一齣戲──


晉平公的大臣知悼子過世尚未出殯,平公閒來無事,便和自己的老師師曠及近臣李調一起喝酒奏樂,他的廚師杜蕢從外面回來,無意間發現此事,便很快地跑進大王的寢室,以具體行動酌酒給兩位大臣喝,自己則面向北邊喝完酒再離開。這一切,晉平公都看在眼裡,就把杜蕢再叫進來,問他做這些舉動是什麼原因,杜蕢這才報告剛才的用意:當兩位大臣沒有盡到為人臣子的本分時,他先罰他們飲酒,再者自己當廚師的不去做自己份內該做的事,跑來規勸主公,所以也一併處罰。


平公聽完之後,平靜地告訴杜蕢:「我也有錯,你也罰我喝酒吧!」杜蕢洗了酒杯,舉高給平公,平公喝完告訴侍者:「即使我死了,也不要廢掉這個酒杯!」到現在人們喝完酒,把酒杯舉高,就叫做「杜舉」,便是紀念這件事。


孩子們演完之後,接下來下一堂課,只上油桐班了。老師先朗讀一遍原文,要同學把自己不會的注音寫上去,孩子一邊聽會一邊聯結剛才的戲劇內容,老師要孩子們打開「解碼系統」,想辦法理解這一篇古文在說什麼。再來是尋找破音字,古文裡有很多字,是一字多音也多義,只要能區別這些破音字,就能輕鬆了解這篇文章的意義。


最後,老師協助大家找出自己今天所學的知識:包括本篇文章的經典名句、出處、時空背景、有那些人物、文化習俗等。再整理所學到的技能:即生字、破音字及歸納出同義字,最後再引導孩子談出從本文學到的品格。


短短兩堂課,學生從演出到能夠找出古文當中的生難字詞,並能進一步了解到原文的大意,及其中所寓寄的涵義,引申的品格,都是孩子們該學的,也都學到了。來觀摩的老師不斷地問我,那些孩子是幾年級,從他們熱烈的反應中,應該是都聽懂了。這篇文章還是高中的國文教材呢!雅歌怎麼已經讓全校的孩子都一起上這堂課了!


我是學國文教學的,教學多年,說實話,我的國文課在學生口耳相傳中,有著不錯的口碑。但來到雅歌,我真的結結實實地上了孫老師自己開創最特殊的古文課。這種浸潤的方式,真是我見過最有效能的學習方法了!孩子們演過了,聽過了原文,就自動聯結了!當教育部還在苦惱課本中的文言文到底要佔幾成時,看來先讓老師們學會怎麼教,應該比較重要吧!我內心這麼想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