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抱怨到解決      孫德珍2000

開學一週了,生活會議第一次開庭,老師讓大家先「抱怨一下」開學以來的不順。孩子們每舉一個例子,老師就紀錄在白板上,很快就列了七、八項:「路太遠」、「坡太陡」、「蟲子太多」、「太熱沒有冷氣」、「螞蟻太多」、「不能餵魚」、「大樹太少,小樹太多」


老師說:「雅歌遷校如果會造成很多問題,又沒辦法解決,那麼這個學校就不值得辦下去。我們來試試看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關於學校太遠有兩個方法,一個是搬家到峨嵋……」孩子們立刻搖頭。「或者是轉學到家裡附近的小學……」搖頭更厲害。「還是可以想辦法克服?……」孩子們想了一想:「想辦法克服」。


「由於坡有些陡,交通車載著小朋友上坡時,會冒黑煙,而且很多小朋友在裡面,非常危險,如果堅持這麼做,交通車可能下個月就拒絕做我們的生意,那麼有沒有可能由爸媽自己載?」孩子們不想。「或者我們找另外一家交通車,也許願意載你們上這個坡,不過他們的車資幾乎要兩倍……」孩子們想一想決定不要增加車資,也不要失去這個交通公司,爬坡就爬坡吧。


「我也覺得這裡蟲子很多,請問是蟲先來山上,還是我們先來山上?」「蟲先來。」「我們會不會到別人家去,然後嫌人家人多?」「你到蟲蟲的家願意尊重他們的舉手」,大家都舉手。「不久之後,我們要搬到松林的教室去,那邊可能更容易看到蟲子,哪一班覺得你們有辦法克服這個問題?」三個班幾乎全舉手了,「所以蟲子太多不是問題了?」同意。


「至於不能餵魚這個問題,先告訴我魚是誰的?」「莊主的。」「我不知道莊主願不願意隨便讓人去碰他的魚,你們如果是寵物的主人,願意隨便讓人家碰自己的寵物的舉手。」沒有人舉手。「那麼,我們也不去碰那些魚,我們可以觀賞,同意這個問題可以解決的舉手。」大家都舉手。


「至於最後一個問題,大樹太少是指多少棵算太少?一百棵算太少嗎?」孩子們搖頭。「九十棵呢?」孩子們搖頭。「八十棵呢?」孩子們搖頭。「七十棵呢?」孩子們搖頭。「六十棵呢?」孩子們搖頭。「五十棵呢?」有人搖頭,有人點頭。「好,就以五十棵為標準,這是一年級的新生的抱怨,我們請一年級的數學老師這學期要把學校的大樹數完,如果不到五十棵,就算太少,我們就再來種。」「現在這個問題還是不是問題。」孩子們欣然接受。


這就是雅歌的孩子,對環境有感覺,看得出問題所在,也能夠解決問題;這就是雅歌的老師,允許「抱怨」,但不替孩子把問題拿走,而是陪他們一起找出解決之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