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數學思維    湘如  9/29/2010  


數學的思維才是數學課的重點,而不是知識的填鴨或技巧的訓練


    今天的數學課,延續著不一樣的記分板,老師原本要孩子們挑戰課堂參與度(專注度),大家從滿分4分 開始,分數從一到四,老師說要挑戰全班獲得滿分。老師一說完,定軒補了一句話,認為不可能挑戰成功,老師便在記分板上加上和諧度,要他們學習與自己、與他 人、與環境和諧。上一回的記分板,常有破表的情形,就是孩子們的得分從滿分開始,表現不好扣分,表現好就加分,最後結果常常加到破表;老師說,今天的記分板用減法,表現好加分,也不會加到破表。


    老 師並不急著進行課程活動,而是花了些時間,一方面讓孩子了解記分板,也趁機釐清了加法和減法的概念,我想老師更想要的是,孩子注意到記分板上的專注與和諧 這兩項重要的品格,盡力保持山泉在老師眼中的完美畫面。這就是孫老師特別不一樣的地方,總是看見孩子的優點、優勢,並能營造出讓孩子想極力保持的情境。


    今天家蓁的專注度有點狀況,上課前的敬禮,少了發亮的眼光,還忙著削鉛筆,當然是被老師給發現。敬完禮後,家蓁一度因為專注度被扣光了而不開心,使得和諧度也被拿走一分了。之後,在盡力保持專心之下,家蓁最後得以重回滿分行列。不但如此,在過程中,老師會讓同學們去肯定她的進步,這一點相當值得學習,孩子會知道評分標準並不主觀,只要有努力,不但老師肯定,同學也看得到她的進步,就不會自暴自棄。為了鼓勵家蓁努力「重返榮耀」,孫老師在課堂中打了個噴嚏時,也主動把自己放在評分表上,還把自己的專注度扣了一分,要和家蓁一同向滿分邁進。


    今天的課程上的是減法的思維,老師在5顆黑棋中,拿掉兩顆,孩子輕鬆看出剩下三顆,我們一般會說的「請列式」,老師說是一種數學思維,的確數學中的式子,是數學家的思維,幾乎是國際通用的記錄方式,孩子順利的回答「5-2=3」。之後,老師開始幫他們為星期五的行動學堂「數學計算高手」做準備,例如:


七張貼紙,減掉三張,用打叉方式表現「減」,剩下四張。


十二張貼紙(孩子們一眼看穿張數,老師為他們釐清一眼看穿的絕竅:每逢十就換行,一行又兩張,是十二張),減掉三張,剩下九張。


    接著,老師仍用「每逢十就換行」的方式,畫了十五張貼紙,要定軒來扣掉八張,並要他用數學思維來呈現,定軒回答15-8=7,家蓁說是7+8=15。為了釐清這一點,老師畫7張藍色貼紙和8張綠色貼紙來呈現出十五張貼紙,釐清了減法是畫掉貼紙(打叉),加法是兩種不同顏色貼紙加起來。為確知孩子是否真的了解,老師多做了幾題,讓他們看圖說出是加法還是減法。聽他們回答得很順暢,不再疑慮,我想星期五的計算高手他們應該是沒問題了。


    接著,老師在百宮格上排了一排棋子(十顆)拿掉一顆,家蓁一眼看穿是九顆。一排拿掉三顆,柔禕也是一眼看出答案是七顆。老師在七顆黑棋後面,補上三顆白棋,剛好一排,欣儒回答十顆。一排又兩顆黑棋(十二顆黑棋),加上三顆白棋,是十五顆。這些題目擺在百宮格上面,對他們而言,變得很簡單。家蓁見大家都已滿分,就育筠還沒加到分,還請老師多出幾題給育筠回答呢!


    老師又重複一次,一排少兩顆,是八顆,思維10-2=8。一排少三顆,是七顆,思維10-3=7。以此類推,複習到10-410-5,老師問孩子10-6要從後面數比較快,還是從一數到四比較快,孩子知道從前面數快;那麼,10-1比較快,還是從一數到九,孩子知道,接進10(一個完整的整數),就從後面數快。10以內的加減,在雙手上的就可以看見數線,老師也帶著孩子們在手上做:10-110-2……。


    今日學習單,大家都一百分,專注度和和諧度也是滿分,孩子們很努力地做好自己。老師就是有辦法把每一堂課上得很舒服、很自然,讓孩子們(包含我自己)在沒有任何壓力的情況下,自在地做好自己。


後記:愈來愈發現,一堂雅歌的數學課不難,清楚的目標,和與孩子自然而然的互動下,做好一個又一個的小活動,數學思維就會漸漸成形。愈來愈了解雅歌數學特別之處,因為在雅歌的數學課除了知識的傳遞、計算方法的教授外,最重要的是思維的建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