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王國的創作1999/12/31
開場時,小朋友增加一段英文演出冬瓜一幕,把導演嚇一跳。
小池王國進行教育改革,甲甲與乙乙對教育理念各有所執,卻能合辦學校,允許不同學習風格的小蝌蚪有所選擇。
小池王國最具挑戰的一幕:火之舞。沒有一句台詞,靠著肢體動作詮釋布拉姆斯的第一號交響曲。
1981年大學畢業,我返回舊金山,有半年的時間與寇世遠牧師配搭,負責佈道會的音樂事工。有一場佈道會的主題是「人生如寄」,寇牧師請我為他的詞寫了一首歌:
寄,寄,生如寄
人生如寄如寄
是寄居不是久寓
是暫聚不是永敘
匆匆來匆匆又去
為遣離愁強作歡愉
為了得失難免憂懼
人生誠如寄
戲,戲,生如戲
人生如戲如戲
是喜劇歡天喜地
是悲劇驚天動地
是鬧劇翻天覆地
粉墨登場虛情假意
曲終人散空餘寂寂
人生誠如戲
覓,覓,去尋覓
覓得人生真諦
有耶穌勝罪有力
有基督行善能繼
有了主永生可期
人生如寄富貴何益
人生如戲何必著迷
有主萬世希
那首歌感動很多人,也感動我自己。旅美期間,數度經歷生死邊緣,幸有恩師鼓勵,主內弟兄姊妹的支持,我自己生命有很大的改變,也更能體會異鄉遊子的心情。
1982年聖誕節,我受邀製作一個音樂佈道會,為了串場,我編了一個偶劇「大寶(蝌蚪)與福樂(青蛙)」。此劇靈感來自「泉源文選」一篇短文,故事中的大寶是一位物理博士,他立志向學,追求真理。福樂則是智慧的長者,誠懇地向蝌蚪們說明另外一個世界的存在,不幸的是蝌蚪們無法接受沒有見過的那個有天空、有太陽的世界,且來不及蛻變就葬身鴨吻。
1983年第一次返台,我曾在一個專科學校任教,那是一個所謂的新娘學校,限於聯考的分數,學生們的自我形象不是很好。看到這麼多自我放棄的學生,使我對整個台灣的大環境相當憂愁。然而看到一批有理想、有抱負的人,他們仍然堅持著一份信心,還願意再努力。
這樣的一群人,散佈在各個不同的角落裡,使我不致灰心,還願意再努力。那時我的生命在「水」的震撼下,充滿著光和熱,我志願當導師,和學生一起住校,每天24小時和他們生活在一起,陪他們學習,聽他們抱怨,也盯他們長大成熟。許多孩子因著被肯定,對生命重拾信心,日後大有成就。
1986年,「小池王國的故事」完稿,首演卻是1990年的事。當時是因為提供幼稚園老師音樂補充教材,在「音樂的生活」近百首兒歌中選出一部份串聯劇情,配合錄音帶的製作及部分國小兒童的支援,使得兒童歌劇成為可行的課程之一。
雖然出版的計劃因為我再度赴美進修而中斷,但故事中的歌曲及情節發展卻越來越清晰,我的人生觸角也越來越延伸。每多接觸一種人,多體會一種人生的軟弱與苦楚,或看到今日社會中的種種困境,使得不少人在生理或心理上造成難以彌補的殘障,就想到故事中那些來不及蛻變的蝌蚪,令我不知如何自處,只有「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自己的眼淚。」(席慕蓉,戲子)
1993年完成博士學位後,選擇到新竹師院任教,進修部的學生們在畢業前演出此劇,這是第二次公演。至此,它「小池王國」不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
1995年,我在竹師附小幼稚園的實驗進入尾聲,由音樂系的畢業生搭配幼兒在新竹市立文化中心第三次公演此劇。由於大家賣力演出,加上劇本剛剛得獎,人潮擁擠,有不少人被擋在門外。
1996年,新竹縣長范振宗先生大力支持之下,縣立文化中心破例讓山湖分校的孩子使用剛落成的演藝廳,演出「小池王國」,這是此劇第四次公演。這次的演出,由於全校師生家長的合作,得到很好的評價,夏學理教授更在報上評為「台灣的文化奇蹟在新竹」。
1999年,省文化處社區營造學會撿選雅歌小學為「校園我的家」示範學校,「小池王國」順著三年一輪的主題網,成為課程的軸心,並借交通大學中正堂演出,這是第五次公演。演出前數週,網路上一票難求,當天正值強烈颱風馬姬過境,中正堂座無虛席,連走道都擠滿熱情的觀眾。
今年的演出是「小池王國」第六次公演,20年來,每一場演出都是本劇更深的蛻變,不只呈現整個大環境的改變,也見證我生命的淬鍊:成長要付代價,一路走來,不知吞下多少鍛鍊,吐掉多少試探,才有如今昂揚的腳步。
小池王國裡,蝌蚪們所畏懼的蛻變,使得他們面臨抉擇:吃靈丹防止蛻變,不吃靈丹接納蛻變。然而,蝌蚪若非蛻變,不能到那幽美的乾地。面臨蛻變,掙扎難免,需要的不只是智慧還有信心--今晚的演出,願您一起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