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地圖方案       -概念中心課程發展紀實                    鍾月容                         


緣起


    1994年,新竹師院孫德珍教授開始到竹師附小幼稚園實施臨床教學。孫老師著有《音樂的生活》,從本土文化的資源,發展出一套為中國孩子及老師設計的課程,為中國人在幼兒音樂教育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多年來,她致力於發展一套以概念中心聯絡各科的課程架構,在博士班的時候又鑽研《電腦學習環境》的理論,並逐步尋求同樣的理念運用在非電腦的科學上,使得學習環境的經營設計成為課持發展的樞紐;透過概念中心的架構,巧妙的溶合各領域的經驗於生活化的活動中。


    孫老師在我們的邀請下,從今年初起,每週撥兩整天來校帶我們研習新教育理念(賈德訥的多元智能理論、醞釀中的學習環境理論),並進行概念中心課程設計。我們花了半年的時間瞭解七大致能領域(語文、空間、體能、音樂、理則、自我、社會),就各領域建立教材資料庫。在不斷腦力激盪、討論與修正後,七大領域被概念所聯絡,方案也一一醞釀,整個課程的雛型終於呈現。本年度我們所進行的課程以青蛙為主題設計了六個方案,包括地圖(小青蛙討老婆)、蓋房子(小青蛙成家)、我的書(寶寶出生)、選女婿(寶寶長大)、結婚、交通工具(渡蜜月)等。


地圖方案


    整個地圖方案由動物的婚禮揭開序幕。平時小朋友常和父母親參加親朋好友的婚禮喜宴,但並不知他們是如何成雙成對的。也許有小朋友會說:「他喜歡她,她喜歡他,就結婚啦!」在課程架構上我們先讓孩子瞭解各種動物求偶的過程。從動物的婚禮中小朋友發現,每一種動物求偶的情形都不一樣,談戀愛的方式也不同,而且最重要的是《同類》才行!這就進入《同/異》概念的思考。從這個概念引發出將來更深一層的探討:哪裡一樣,哪裡不一樣?


 


    為此概念在不同的領域中所設計的活動包括:資訊性(讀故事、說故事、走迷宮),思考性(尋找同類、分類、故事回想、討論分享、地圖修正),建構性(製作地圖、服裝道具),創造性(紅綠燈音樂創作、設計迷宮、故事書創作)與模擬性(地圖實現、歌劇排練與演出、故事書發表)等。


整理資訊→提出重點→架構地圖


    在讀完故事《動物的婚禮》後,老師請小朋友幫教室中的東西找伴。幾分鐘後,小朋友把找到的東西和大家分享,然後共同討論其中的異/同點。接著我們把小青蛙找老婆的音樂故事帶入,故事中小青蛙走過一段旅程,遇見幾個聽起來一樣(語音)的動物:花貓、蜘蛛、八哥、烏龜等。然而這些動物都告訴小青蛙「我們配不來」,直到小青蛙找到另一之青蛙(姑娘),她才承認和小青蛙是真正的同類,願意嫁給小青蛙。


    本課程中說故事或讀故事後都有《資訊整理》,由老師幫助小朋友們回想故事,清楚故事的順序,並《提出重點》。當幼兒試著以自己的方式畫出地圖化的故事時,教師可以從孩子的畫中觀察其概念發展的狀況。由於第一次接觸《概念中心課程》,又是方案的呈現方式,孩子們在這個階段並未完全進入狀況,畫中所呈現的偏重角色的描述。


故事實現→地圖修正→再現


    為了增強幼兒對整個故事的瞭解,我們設計了故事實現的戶外教學,讓他們親身經歷自己畫的地圖,及故事中的情節。第二天,男生扮演故事中的青蛙先生,女生扮演青蛙姑娘,家長協助支援扮演貓頭鷹、花貓、蜘蛛、八哥、烏龜等。


    藉著地圖的指引,小青蛙先從校園池塘邊開始,請教貓頭鷹如何才能討到老婆?貓頭鷹回答要《一樣》才行,但是沒有說明怎樣一樣。小青蛙在校門口遇見花貓求親不成,走到十字路口過了紅綠燈,如預期的找到蜘蛛,再次求親被拒。


接著出現的問題是:要走多遠才會到下一個目標?小朋友們討論了一會,發現地圖沒有足夠的資料,決定回去後要修改地圖,也有人開始數房子,以供下次修改時參考。終於找到西門聖教會,遇見八哥,求親也一樣沒有成功。下一站碰到叉路,小朋友討論後決定先試試看右轉,嘗試成功後覺得地圖不只應該提供順序,也要把方向畫出來。


    青蛙先生們在天公壇遇見烏龜,同樣被婉拒,再到天宮壇涼亭,找到自己喜歡的青蛙姑娘。在得到青蛙姑娘答應婚事後,青蛙先生牽著青蛙姑娘拍照留念,並牽著手快樂的回到幼稚園。


    經過地圖實現,幼兒對整個故事及地圖概念更清晰。老師讓小朋友們分享自己畫的地圖時,有些小朋友發現自己畫得不夠完整,便要求再修正、補充。有人在途中多了房子,有人在圖中加畫了箭頭,更有一幼兒注意到其中一段路上有籬笆。有一位把蜘蛛的足畫成左五右三,原來她畫一邊不小心化了五隻,只好另一邊畫三隻,「因為蜘蛛只有八隻腳」。大多數的幼兒在一個簡單的房子上畫了一個十字代表教堂,在一個長方型中畫紅黃綠三個圈代表紅綠燈,並且在該處地上加了斑馬線。


    修正以後的地圖顯得更清楚、更完整,一半以上的幼兒對方向、位置有了較清楚的概念。而集體創作還提供孩子們觀摩的機會,讓無從下筆的看著同學的作品依樣畫葫蘆。雖然故事實現中,幼兒經歷的是打扮過的角色(穿戴動物頭套的家長),但幼兒在畫中卻將之還原成原來的動物。象徵性的手法在此活動中得到有趣的體驗。


故事再現:歌劇演出&故事書製作


    為了讓幼兒將故事實現,小朋友實際的參與故事情境設計及角色分配。當好戲開鑼,小朋友們穿帶著自己製作的道具、服裝,在空地模擬出來的立體地圖(舞台)上,以歌劇的方式將整個故事呈現出來。由於本園目前受到場地的限制,只能上半日班。情境佈置與保留上有很大的困難,歌劇的演出缺乏合適的場地,演出時在臨場感方面並沒有達到理想中的熱絡。建議有心者在下一次的實驗中,找到一個全日制的教室,以利情境發展。


    經過了幾次故事重現,小朋友對故事更熟悉,製作故事書的過程也順力多了。幼兒們分組合作、分配段落、以他們的筆,選不同的材料,循他們的邏輯,快快樂樂的做出不同版本的故事書。故事書裝訂成冊後,幼兒們展示、介紹自己的作品,地圖方案在一片歡新的氣氛中結束,第二個方案「蓋房子」也以蓄勢待發,準備推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