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雅歌數學觀察                   林美君(定軒媽媽)


開學一個月來,我在雅歌觀察孫老師的數學課,看到老師用同樣的教具(黑白磁鐵、分數卡、數棒、積木、串珠等)以混齡的方式,教導一到五年級的孩子學數學。


雅歌數學要孩子從大量的觀察開始,孩子透過教具的操作,找到答案,或是修正錯誤。她鼓勵孩子一眼看穿,大膽地估測。她的活動通常是「觀察」、「推論」、「發現」、「驗證」等,孩子在整堂課的學習態度是自主而專注的。因為老師每次要給的都是可行的、好玩的活動,孩子們沒有預期困難,都勇於挑戰:因為孩子可以用自由的方式表達,他們也樂於展現創意,因此她的課很有趣,孩子們上的很快樂,沒有人害怕數學。


孫老師以音樂中規律的脈動來介紹數線(她說:脈動是音樂的數線),讓孩子透過打拍子體驗第幾個(序)與有幾個(量)。為了讓孩子完全理解「數序」與「數量」這兩個概念,她不惜動員各式各樣的教具,直到孩子們能夠應用到各個階層為止,包括低年級的孩子也可以學分數。孩子因此學會打節奏,一眼看穿「一串脈動中第幾個需要變化」,節奏其實就是脈動的「分與合」,學會打節奏等於理解了音樂背後的邏輯,而音樂是數學的一門,這可能是老師用音樂啟發孩子的原因。


為了讓孩子對數的量有感覺,她讓孩子們用拍打節奏的方式背九九乘法。她設計的活動讓各階段的孩子同時學習「九九乘法」,有人以為自己在數數,有人在連加,有人在作倍數,有人在看因數。孩子們在她設計的百宮格上用各種方式體驗倍數與因數,九九乘法就這樣流出來了。當她要求每個人都要會,我看到她「一個都不放過」,而山泉班的小朋友更是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比中年級的哥哥姐姐還有自信。這讓我想到了孩子們可能在之前有過挫折,因此對數學缺乏自信。


每次課後討論,她問我們看到什麼,在我們的回饋中,她也分享自己在那堂課的「發現」:某個孩子的反應代表他在哪一個概念囫圇吞棗,某個孩子需要加強某個技巧,某個孩子適合用哪種方式學習。有一次,她讓孩子以圓的分數卡與正方形、三角形做傢俱造型,體驗「形的分與合」。孩子在課堂上展現的創意令人激賞,她讚美孩子的創意,也提醒「創意不是隨意,創意必須對架構完全掌握,才能隨心所欲而不逾矩。」她「收購」孩子的設計圖,提出「顧客」需求地基穩定的房子,有位孩子不想動手改,辯稱他就是喜歡這樣,貓頭鷹媽媽微微一笑:「你當然可以堅持你的風格,我也可以只買符合我需要的。」孩子聽懂了,立刻修正。


九月底那一週,孫老師檢定小朋友的數學程度,允許孩子們挑戰更高的年級,但完全尊重孩子的意願。孫老師說了一句話讓我很受震撼:「我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來了解你們的數學程度,接下來。」原來,在九月整整一個月裡,孫老在每一堂數學課的教學中,用不同把戲讓學生玩數學,都是有其目的和意義的。我也在每堂課的課後討論中,領悟到她看似隨時呼應孩子的反應而作的活動,背後都有嚴謹的架構,是前面一個目標的延伸,也是之後要學的概念的預備,她是有計畫性的,真的是「高手事前預備、事後收尾。」


在雅歌的學習殿堂中,讓我了解浸潤在正確的、有方向的、有目標的、有愛心的環境下的重要性,因我也正浸潤在其中。


 


貓頭鷹媽媽的話


暑假中,兩位數學老師相繼離開,我決定接下棒子。開始專心研讀數學科的課程綱要。同一時候,因為一位好友(數學專家)大力推荐「數學XX」,我想到十多年前初次使用的挫折可能已有大幅進步,忍痛(非常高價)買了一套,閉門細讀。沒想到,初讀此書有驚豔之感,越讀越感到疑惑與失望。我們的孩子在數學的學習缺乏對概念深入的理解,而這種理解需要許多觀察、探索作為前置經驗。只重視解題的速度固然不對,只強調一直「想」,也是無濟於事,因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問自己:如果連我都需要這麼辛苦才看懂,孩子怎麼可能欣賞?


然而,發展一套數學課程,將雅歌的理念融入,是一個工程浩大的「創作」,不在我計畫之中。首先,我必須將國中小九年的課程綱要加以統整,讓每種概念在各年段有脈絡可循。這樣,我才能讓不同程度的孩子可以同時學習(混齡教學),對教材預先涉獵或是溫故知新。而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對數的序與數的量建立清楚的概念,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因此,我準備徹底開挖這個地基,讓孩子在生活中找數學,用數學與自然精確的對話。古希臘將天文、幾何、算術、音樂四個科目納入數學,就是用數學來對話,呈現我們對時間、對空間、對人間的感覺。


第二,我結合了研究課的能力指標-處理資訊的六種技巧:觀察、分類、推論、溝通、測量、運用數字或符號。觀察指的是用所有的感官去認識世界,所以包含探索、操作。在雅歌,教具不是老師操作給孩子看,讓孩子知道結果;而是孩子主動用來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工具。多元智能,就是要讓孩子用最擅長的方式學習,這樣的學習是帶著感覺的,孩子因此容易學會,也因此渴望學習。


數學裡面的概念與技巧是環環相扣,一個概念的不清,原理的不明,都可能讓孩子對數學心虛,甚至放棄。因此,老師必須對學生的基礎全盤體檢,及早修護,才能使駕輕就熟,不怕數學。數學課中我講課的時間很少,大部分都是給他們任務,觀察他們的數學思維,並針對孩子的需要給以輔導。有時候,我看到有的孩子積習很深,我知道我必須陪他們做更多的練習,直到正面的能量能徹底瓦解內心對數學的恐懼為止。當我看到孩子突然恍悟,眼睛發亮,專注的解決問題,並且自信的提出結果,我的心和他們一樣充實。


很多人批評美國的數學教育很差,我倒是佩服美國的老師能把數學教的讓學生覺得很簡單,這也是我對自己的期許。感謝淑芬及美君的支援,在每堂課進行錄影、紀錄,並在課後給我回饋。期待能透過有心的整理,讓雅歌的課程能被記錄下來,有一天幫助更多老師找到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