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師資培訓第7
課程交融      僑伶


我小時候是一個很愛發問的孩子,當今天孫老師讓我們試著問問題時,我才驚覺,原來問問題也是一門學問,沒想到要問對問題竟然這麼困難。


從孫老師的示範中,我看到了問對問題的重要。一個老師如果懂得用問題去引導學生發現答案,孩子的學習過程將會變得很不一樣。


今天讓我很興奮的是能和佳玲討論A組的課程。當我們將想法拿去請教孫老師時,孫老師馬上給我們回應,並教我們怎麼樣使課程活起來,讓我學到如何將各科融合進戶外教學中的方式。看每一位老師都投入課程討論,相信雅歌下學期的課程一定很不一樣!


貓頭鷹媽媽的話:很愛發問的妳,相信也會教孩子問問題的技巧,創一點子很多的妳,更會把下學期的課融合成有趣有深度的學習。拭目以待!


 


認識青少年      思妤


今天,老師談了很多關於青少年的想法,其中我覺得感觸頗深的是這段話:「當一個孩子試探大人時,他想要知道你愛的是他的本性,還是你愛的是他達到你的標準。」畫裡的技安,只要同學稍不合他的意,他會突然暴怒,拳頭就落到同學的身上。他在上課時,總會發出聲響來吸引大家的注意,或捉弄前方座位的同學,每次都會引起不小的騷動。他不願意寫作業,甚至會跟我辯論為什麼需要寫作業。帶他的三個禮拜中,我曾跟他談了很多次,或許是時間太短,效果並沒有很好。他似乎已習慣用這樣的方式來挑戰老師的極限,並引起老師的注意。其實不只是他,許多孩子都會想試探大人,因為他們希望大人愛的是自己的本相,而非因為他們做出什麼樣的事。他們需要常常被提醒:大人是愛他們的。可是,我們似乎已習慣在孩子表現良好時才給予獎勵。這樣是否會誤導孩子-大人是因為行為表現而愛他?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們感覺到大人是愛他們的?


七天以來的教師培訓,對於品格教育又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突然發現,平日宣導的環境整潔、不遲到,都只是品格教育冰山的一角,如何讓孩子內化品格,真的是一件需要好好思考的事情。


貓頭鷹媽媽的話:思妤越來越能掌握重點,這學期接了一組語文課,對妳應該是個很棒的挑戰!將品格內化並養成好習慣,將是模擬社會與台灣行腳的一大挑戰。你會做到的!


 


有感覺的課程    秀雯


今天老師教我們課程設計的「秘密武器」,來不及思考與反應,只覺老師的課程設計好有層次,好有架構。離老師的目標還有很遠,擔心來不及、做不好。老師示範了很多活動,其中問問題很重要,問對問題像是一把梯子,讓孩子對重點有感覺,並再次思考,抓到學習重點。


從友友的體驗營活動中,看到了她對活動的省思與回饋。任務中我看到孩子學到計畫、分工執行與修正,好的教學活動會影響孩子學習的吸收濃度,希望接下來夥伴們也能像香山後山之行一樣,共同扶持,創造出令孩子有感覺的課程。


貓頭鷹媽媽的話:秀雯不必擔心,萬事起頭難,一步步落實,路是人走出來的!



雅歌數學真是不簡單    佳玲


雅歌數學真是不簡單!
今天回家,我開始整理孫老師的雅歌數學。之前用看的,今天開始要將ppt轉成直式的內容,我花了整整一晚上的時間,只整理兩個小小單元。從中體會孫老師的用心,想到老師一整學期花那麼多心血設計,突然覺得,這擔子真重啊!


今天老師的課程中提到了學習的三個階段。其中,老師又將兒童與青少年的需求做了一個比較。令我最有感覺的是:兒童需要指引,會朝向大人所設的目標努力,青少年需要被接納,他們渴望追求自己的生命舞台。常聽到大人說:「國高中的小孩都很叛逆!」突然覺得並不是他們叛逆,而是他們的需求不同了,我們不能還是用著同樣的標準去要求他們。當一位師長,了解孩子真正了需求真的是很重要的。


貓頭鷹媽媽的話:「突然覺得,這擔子真重啊!」妳是說傳給你的「雅歌數學」那個folder很重吧!我也覺得!下次改變看法時讓我知道。


 


回顧  新閔


今天聽孫老師說兩位母親與孩子的故事,最主要的目的是讓老師們能了解並看出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尤其是有特殊狀況的父母。孫老師的故事讓我想起幾年前,初為人師在家鄉的母校實習,班上有一位「大哥大」的學生,因為他比同年齡的學生高壯,加上父母都是亡命之徒,無暇照顧,讓他漸漸誤入歧途,甚至一度中輟。


他是我教學生涯第一位認輔的學生,沒有任何經驗的我,只想到過去在輔導組學習到如何幫助他人的二大方法:同理心、接納關懷的態度,每週一次的輔導時間,我扮演傾聽的角色,負責給予微笑和點頭。維持了半學期,從班導師的口中得知他轉學了,我心裡想著:「這小子,怎麼什麼都沒說就離開了,煩惱該如何結案才好。」


去年十月,我和先生到超市,有一位高中學生叫我老師,想了好一陣子才記起這一位「大哥大」,短短幾分鐘的閒聊才知道他的轉變,竟然是我曾經和他聊過「流氓教授」這一本書的作者對他產生了一些改變,我對這一件事已經模糊,但是帶給他意義和轉變。這一個發生在我和「大哥大」的故事,對當時的我來說只是要得到一張認輔的證書,現在對我卻有很大的意義,尤其現在的我又是一位「老師」。


貓頭鷹媽媽的話:負責給予微笑和點頭,居然可以播下關愛的種子,真的很棒!現在妳不需要努力得證書,卻應該更知道如何面對孩子的問題吧!


 


學過方知不足    一吟
今天孫老師問了大家許多問題,感覺每個人都被考倒了。上了一週的課,如果今天算成果驗收的話,我們大概都不及格吧。以前不是沒做過活動設計,但是要把活動設計成結構完整,又具重複性,學生最後的回饋還能如老師所預期,實在太難了。今天的複習讓我明白認知的層次有許多種,如果要達到孫老師的境界,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呢!
Being a mother is hard, but being a good mother is a lot harder. I was deeply touched by a mother's letter to her son. It is the most precious gift a mom has to offer. How do we define love? One could love his children by giving them expensive video games. One could also love them by taking him to some fancy restaurants. But he would never sacrifice his freedom to them. The only thing a child could ever ask for is the company of his parents. Unfortunately, it is the only thing adults won't do. I am proud to say that I was there to witness my two son's first steps, first calling me "mama". We have some tender moments. It's good to be mom. And the funny part about being a mother is you never get ready no matter how hard you try. When the time comes, you will know.


貓頭鷹媽媽的話:將來有一天,當妳得心應手地設計活動時,我希望妳記得今天說過:這樣的境界實在太難了。我將非常欣慰你的成長。我以為妳中文打字比較慢,結果今天發現你會倉頡輸入,嚇一跳!


 


陪的藝術  宛靜


今天孫老師提到如何陪孩子學習。老師在白板上面抄上了三個重點:營造環境、建立技巧、忘掉技巧,但是老師沒有告訴我們那是什麼。老師以孩子學琴的經驗,來告訴我們如何陪孩子學習。我看到孫老師身為一位陪伴者,並沒有教導他的孩子,光是這點就很難了,尤其是自己親生的孩子,看到他有不會,而這方面是自己會的,而不去教,這種忍耐,是很難的。


我看到孫老師以無比的愛心,不厭其煩的陪著練習、修琴等等,滿足孩子一切需要,我想這就是陪伴吧!孩子滿足了之後,才會看到自己的缺乏。上學期一直很疑惑雅歌的陪練系統,到底該如何陪,我現在總算是有些想法了。


另外一個比較有感覺的,就是孫老師帶領我的設計活動,在過程當中,老師一直要我們想活動,我覺得很困難。因為在我的學習經驗中,是很少很少用活動去學習,一直到我實習的時候,我的指導老師是很會帶活動的,才慢慢接觸到活動教學。但是後面孫老師用友友的心得,兩到三頁心得,讓我頓悟了一件事情: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有感覺的學習而設計的!一直以來我認為的活動,是讓學生覺得學習不那麼的無趣,但是到了今天我才知道,我們應該是以讓學生有感覺的學習為出發點,而去設計活動。


活動也不等於遊戲,而是以學生為主的學習,如果以這個思考作出發點,我想會比較容易一些。下學期要從孫老師手上承接下五色鳥的數學,是很沉重的擔子。為什麼說沉重呢?因為我想要把孫老師的資料作整理,內化完之後,變成我自己的東西,用我自己的風格下去教學,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但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是一個蛻變,一定是很痛苦的。毛毛蟲須要先把自己餵飽,然後結蛹,把自己關起來,不吃不喝,把整個身體型態徹底改造,然後還須要留力氣去破繭而出。很多毛毛蟲沒辦法通過這樣的考驗,往往就死在蛹中。但是如果不經過這個過程,毛毛蟲就永遠是毛毛蟲,永遠就很醜陋的在地上爬,而沒有辦法變成美麗的蝴蝶。所以我覺得,這個使命是沉重的,是我需要去轉化承接的。


貓頭鷹媽媽的話:親愛的宛靜,也許毛毛蟲是一步一步來,在努力吃飽時不擔心結蛹,結蛹時不擔心破繭,所以有足夠的能量。雅歌數學是很棒的,妳可以先套用,等妳掌握要領,你的風格就會出來,不必急著先化成自己的風格。



家庭教育   文如
孩子叛逆的原因:
1
需求得不到滿足
2
成就得不到肯定
3
夢想得不到認同
4
教導缺乏說服力


說真的我從來沒想過雅各的故事原來有家庭教育的重大意涵。有些叛逆的孩子傷透了父母的心;太過威權的父母又只能養成膽怯的孩子。最近忙著搬家又放著孩子在家晃盪,昨晚一不小心就情緒爆發,其實就只是我在接重要電話,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我氣她為何不能等待...。雖然後來彼此道了歉,但半夜她卻做了惡夢,看著她在睡夢中驚喊着不要!我心真的好痛。


以掃輕忽長子的名分、強要父親爲他祝福造成了自我人生的悲劇;凡事耍心機的雅各一生也註定磨難。父母是家庭的領袖,更應有寬廣的格局、更高的標準,以及不時的再教育。


貓頭鷹媽媽的話:做父母不容易,很多人是做了父母以後才開始學習當父母的。雅各的問題讓我們檢視家庭的悲劇是怎樣來的,他不喜歡父親偏心,他自己更是偏心,所以後來悲劇又在他的家庭中重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