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教改怎麼改?
--
從「森林小學的迷思」談起     孫德珍2002-11-28


   


1126日中國時報刊出「森林小學的迷思」,我和朋友們看了深感心痛。我們雖不是森林小學的擁護者,但站在教育的觀點,還是有話要說。雖然標題是向孩子道歉,但所呈現的不是對孩子的關懷與接納,只有失落與失望。在教改爭議之聲沸騰之際,陳老師的文章,究竟是為了質疑教改理念?或是見證森林小學的失敗?無論為了什麼目的,未顧慮到將自己的孩子負面曝光的後果,我為孩子難過。


身為父親,究竟是為實踐理想,還是為了孩子需要?創辦學校之前,曾否審慎評估自己教育專業?有沒有檢討自己如何陪孩子學習?這些問題的答案關係著對孩子的尊重,對專業的尊重,與對自己理念的尊重。如果這些答案是否定的,這樣的結果就不難了解。


個人以為,「尊重」是需要學習的,既無法單單透過教誨的方式學到(傳統觀念),也很難因為「傻傻地愛、默默等待」 (台灣的人本思維)而得到成果。我同意生命的改變需要愛與時間,但是單純的「等待」不是生命改變的關鍵。等待之外,還要「喚醒」。雅歌的校規只有三個尊重:尊重老師,尊重自己,尊重環境。很多人覺得太簡單,其實真正做到這三點,就很不容易。


森林小學的方式相信也幫助過很多需要的孩子。教育的理念沒有什麼絕對的對錯,只怕矯枉過正或沒有抓到重點,而達不到的原因也很可能是環境缺乏榜樣。在雅歌,尊重是一種品格,是需要學習的。雅歌人相信,教育之道無他,愛與榜樣而已。不論我們怎麼教孩子,無論我們如何善待孩子,除非大人能夠尊重人--所有的人,才有可能教會孩子尊重。只要我們對別人充滿敵意、呈現憤怒,孩子就缺乏榜樣,他只會享受自己的寵溺,學到自我中心。


我有許多朋友對於現行教育環境不放心,走出校園,在家自學,也培養出很健康快樂的孩子。我看到他們如何戰戰兢兢地裝備自己,踏踏實實地執行教導的責任。我也認識一群教育改革的勇士,他們放棄抱怨,劍及履及,尋求解決問題。因為不求名利,所以可以虛心檢討求進,不歸咎、不爭競,以自己最擅長的方式貢獻體制,為台灣的教育改革走出一條路。目標只有一個,手段可以多種,只要教育的目標抓 得緊,用什麼方式都可以,怕的是把手段當目標,就會為了「手段」而「手段」,最後連「目標」都失去。


這一波台灣的教育改革不能算失敗,雖然還有很多學習的空間。要改的不是「教改」,因為教改的目標是世界的潮流,我們無可逃脫。停止教改要付出的代價絕對是多倍於解決目前的問題,只要教育目標是對的,教改沒有停的理由,我們也付不起這樣的代價。


教改的問題其實都出在技術性的層面。針對九年一貫的排課與統整的問題,教育部何妨授與各校彈性,在合理範圍,由各校提出最可行的方式。只要能教出「我們想要的孩子」,彈性有何不好?目前在回應基層的需求上,採取規定全國一致的方式,以致形成「政策」。而缺乏專業團隊「坐鎮」的情況下,問題缺乏管道解決,淪到必須透過立法院質詢,教育部官員來回答的窘境。針對這點,目前最能進入狀況的應是國立教育研究院的研究室,建議教育部重新檢視,恢復其研究功能。對不知該怎麼做的人,教育部可以提供畫面,把努力的典範推出,讓想要榜樣的人去參考。全國至少有數萬人已經在認真地推動,並且已經有成果。


教改最遺憾的畫面:致力教改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不支持教改的人卻被逼著改,不想改的人也不讓別人改。教改怎麼改,先改掉這個畫面吧。


「如果我們允許每個人可以用他最擅長的方式學習,並接受不同的步調,每個人的生命都可以是一首動人的雅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