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遇見大師~老師的老師      夢盒子  5/5/2011


  每次聽僑伶老師在學校彈琴,就彷彿走進國家音樂廳,聆賞一場大師的鋼琴演奏會,心靈頓覺昇華起來。很難想像:僑伶這時其實不是在練琴,而是在接受孫老師的指導。


    僑伶本身是孩子們的鋼琴老師,她教過的孩子,琴藝都很有成就,其音樂素養自不在話下。我問她:琴藝已如此出類拔萃,還要孫老師指點什麼?她說:孫老師就是能看到她自己無法發覺的盲點。


    我猜想:這或就是「大師」和「老師」大別之處吧。於是心底興起一種想望:如果能看看「大師」如何教「老師」,那就太難能可貴了!因為女兒跟孫老師學琴,孫老師曾經要我有心陪練的話可以去旁聽她上課。今天下午我有意無意地走經「大師」教「老師」的場景,沒想到孫老師邀我有空留下來聽。我一個音樂的門外漢何德何能,竟能親炙這場盛會!於是趕緊拿起早已備好的紙筆,記錄下我所聽聞的一切。


「這個切分音要胖一些……這裡手從高高落下,音色是不是變立體些?……這裡每個音都咀嚼一下……每個音指法的不同,呈現的重量都不一樣……」老師一會兒張開雙臂,一會兒舞動身子,用指揮的技法帶領著僑伶的琴音走進與大師共鳴的脈動裡。一旁聆聽的我,好似也跟進了音符設定好的規矩裡。原來指揮可以幫助演奏者預備,修飾其過與不及,並將變化放在一串流動的脈動中。


「這裡作曲家用不同單位在處理脈動,你必須先感受到精確的美,classic是什麼?是合乎比例的美,所以一定要先經過數學,體驗精確的美,才能感受到其中的精緻變化。」「這個地方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音、幾個簡單的和弦,卻能造就許多不同的感覺,為什麼?」「grace,怎麼解讀?」「優美,或者叫做恩典,就是在你該得的之外多給你。這裡面哪些音是原有的?主要架構?多出來的該怎樣表現?」「優雅是怎樣的狀態?一大堆花朵堆疊在一起,為什麼能『優雅』?」「看過蕾絲嗎?用『素色』處理,便能使花團錦簇看起來優雅,而不雜亂。簡單的和弦、裝飾的音符,就是用素色處理花叢,不會混亂,也不致單調乏味。」


常聽孫老師說「用品格教音樂」。我自忖「事前準備」的功夫是一種「高瞻遠矚」的習慣;習於準備、習於望遠,就有助於專注、從容,自然便能達到流暢、隨心所欲的效果。孫老師要求學生每一個動之前都要先準備,想好要做什麼才下手;當樂句一出現,她可以立刻知道學生腦中想什麼,只想幾個音,或是彈了才想到,就會立刻要求修正「品格」,學生修正後自己也立刻感受完全不同。他認為演奏呈現一位演奏家思考的狀態,要修正演奏就要先修正思考。比如鋼琴曲的樂句中長音、短音的觸鍵是不同的,因為「鋼琴不像小提琴,長音很難保持延展,一不小心就斷了氣了。怎麼辦?要用耳朵追出延長的音!」起初,我根本無法體會怎麼「追」出那樣的音。孫老師要僑伶再試一次,我便趁機閤上眼,跟著用耳朵追追看,沒想到也能若隱若現地感受到一種孫老師所說的「翅膀張開來了」的感覺。


孫老師在某些地方要求做出層次:一層一層的往上鋪陳,不罷休、不停歇,直到高潮自然形成。她要僑伶對某些樂句音音雕琢,叫做用心;對某些地方一氣呵成,叫做放心,音樂的張力是在緊張與鬆弛間凝聚出來的,而不論多難的地方,都要練到游刃有餘,顯出「從容放鬆」,這叫大師相。就像演講有些地方要字字落地有聲,讓觀眾聽清楚你要說的內容,並去思考;有些地方只是一些交代,觀眾只需知道,不必想太多。在一篇演講中,有鬆有緊,觀眾時而專注聆聽,時而放鬆享受,這才是好文章--好的演奏就像一篇好演講。


課後,僑伶分享了她「優美」的收穫,我也拾人牙慧、班門弄斧地寫下了我遇見大師的感動。如果我也懂得音樂,將是何等的奇異恩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