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經濟與品格 夢盒子 5/5/2011
油桐班的「品格課」,孫老師為孩子們上了一堂「藍色經濟」,這是怎麼回事?孩子們跟我都一樣納悶著。
孫老師先播放一段甘特.鮑利來台演講的影片:商業創新的五個原則。過程中,老師一邊在精要處pause,用提問的方式喚醒、引導孩子們學會抓重點,增上自己掌握要領的眼光。孩子們的眼睛都亮著,所以即便是英語發音,孩子們也都能對照著譯得不怎麼精確的中文字幕,而闡釋出演講原文的原始要義。
一堂課40分鐘並不長,老師仍能將影片播放兩三遍,讓孩子們在重複播放、重複pause的時候,一邊修正、一邊確定自己理解藍色經濟的精神。最後,老師協助大家寫下品格筆記:創新的五個原則----
1.創新必須以物理學為基礎,而非化學性的改變,因為物理學定律永遠不變。例如:熱空氣會往上升、蘋果會往下掉......。
2.創新要針對無法永續的生產與消費模式。例如:中國大陸2500億個600年不爛的寶特瓶,便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創新若能順便解決目前的問題,價值更高。
3.創新必須能產生多重利益。例如:咖啡渣可以用來種香菇,咖啡渣於是去除了咖啡因,留下的胺基酸可以用來餵豬,豬隻排出來的糞便可以做為燃料云云。讓資源進行連結。藍色經濟要的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環境,每一個環節都可以吸收其他環節所生,並產生其他環節所需。
4.創新要從稀少性走向豐饒性。例如:應打破「物以稀為貴」的觀念,改變不實用的價值觀。什麼是我們擁有很多的,不去著眼在我們沒有的。
5.要因地制宜,發現事物的新連結。也就是看見過去沒有人看見的;例如看看台灣有什麼值得發展的,還沒有被發掘的?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我想:藍色經濟提供了大家一種新思維、新眼光、新遠見、新格局。
它的「品」在於釐清思維、建立習慣,在於釐清價值、捨遠求近,在於走出單線、創造循環,在於走出自利、創造多贏,在於反省過去、解困當前,在於放棄昂貴,著眼在地,在於捐棄成見、放眼未來。
至於它的「格」局則無限寬廣,旨在解決「整個地球」、「全體人類」的生存問題。老師常說:「心中有多少人,格局就有多大!」從這個角度觀察,藍色經濟之格局與胸襟,著實令人欽佩與歎服!
看完影片,回頭看看孩子們寫的品格筆記,我無意中發現,幾位原本字跡龍飛鳳舞的孩子,竟然老老實實地寫著端正工整的字來。我走過去誇了他們幾句,孩子竟然還不滿意,一再地擦了又寫、寫了又擦,我告訴他們已經夠漂亮了,他們還是不停下來,我不忍心他們下不了課,只好放棄對他們的讚美。
看著孩子們不斷提升自我「品質」與「格局」的表現,我感動,但也納悶:是老師無形的魅力使然,還是藍色經濟已經在孩子的心中播種,甚至萌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