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夏令營回顧    孫德珍2009


六週的夏令營轉眼進入尾聲。一開始,夏令營的目的是雅歌復校師資培訓需要有學生,我們只將消息傳遞給一些認識的人,居然還是有慕名而來的家長跑來報名。我們知道,六週的長度對好不容易有暑假的學生會產生很大的抗拒,只希望學生漸漸進入狀況,得到一份全新的體驗,老師也有機會實際的實習。結束之前,孩子們相當依依不捨,只有幾位掙扎著,大多數的孩子毅然選擇留在雅歌,離開原來的學校與朋友。家長也看到孩子的改變,稀奇雅歌做了什麼?


課程方面,因為語文浸潤需要較長時間,全語文、英文兩個科目是從頭到尾每天進行。負責課程的老師試著透過活動設計,觀察孩子的反應,調整自己的認知,學習多元智能的課程規劃。


古文老師由淑茹老師與雅歌校友彥塵哥哥分擔,半途,淑茹老師退出,彥塵獨立挑起,孩子們愛上這位大哥哥,連下課都不放過,還要與他下棋。有幾位五年級的孩子開始時覺得古文不簡單,到最後居然產生強烈意願要留下來。


雅歌希望孩子有健康的身體,和諧的身、心、靈,體能是雅歌課程的「強勢」(每天最長時間,每天一定有)。佳玲老師不只是一位很棒的運動員,他能夠與所有老師努力協同教學,對孩子反應也敏銳,做起事來任勞任怨,通過雅歌教師的體適能檢測:柔軟度、彈性、耐力。


雅歌的課程著三年一輪的人文主軸發展,因此藝術與人文被視為雅歌的秘密武器。雅歌以藝術教育喚醒孩子覺知的眼光,學習學習如何學習:孩子透過音樂學習如何專注、建立思維。音樂是雅歌數學的入門,孩子以具體操作,探索抽象的概念,並以自己的語言,再現一個抽象的情境-數學思維。文如老師在大學時代就是我的學生,之後和雅歌有深厚淵源,雅歌復校之際,他毅然忠心跟隨,看到他所設計的課程與引導出的孩子的創作,師生常有驚嘆。


其昌老師以一個歸國博士,珍惜能夠與雅歌同工的機會,每週從南部僕僕風塵,擔任我們的戲劇課。他是教育部人文藝術網的團隊之一,我為該計畫所寫的活動他都熟悉,並且深度瞭解雅歌的內涵,期待雅歌的藝術與人文能更上一層樓。


我們很幸運有這麼多專家學者願意投入,參與雅歌復校,讓雅歌實現夢想,成為台灣教育品質的代言人。看到雅歌團隊有這樣多有理想、有抱負的高手,大家願意看別人比自己強,攜手築夢,誰說台灣沒有希望?


兩位新進的音樂老師之前就對雅歌有所仰慕,所以來這裡孩子們一起追求真理、實現夢想、完成品格。雅歌的練琴系統沉寂多年,在他們的協助之下,今年發出的光彩讓人讚嘆。秀珊老師打破我對音樂家的第一印象,她喜歡登山,不拘小節卻思維細密,看得見問題,願意去尋找解決。雅歌的使命有一部分是幫助一些在體制內無法適應的孩子,當我們對孩子的行為偏差苦思不得其解時,秀珊老師就為他量身訂做一套課程,鍥而不捨地嘗試各種方法。兩位老師都樂於陪孩子練琴,溫柔甜美的僑伶老師雖然因故不能參與部份研習,卻是努力追趕,讓自己的學習 不在狀況外。她一搞懂雅歌全語文的精神,就開始編起雅歌自己版本,讓我驚喜。


詩倩老師接下英文課,努力學習如何營造一個英文浸潤的環境。他從第一天開始,不斷地嘗試將研習的知識與技巧學以致用,勇於發問,立即修正,直到我通過為止。他身兼所有英文課,懂得感激彥塵分擔高級班的教學,能夠不斷蒐集資料,具備雅歌老師能夠倒空、不斷學習的特質。


九年一貫的期間,雅歌的全語文課程落實了課程的目標,雅歌校友的語文程度讓人刮目相看,在基測時更是佔盡優勢。新閔老師面對託付,全新的嘗試,高度的挑戰,在這段期間像一塊海綿,盡情吸收,有許多可塑性,誠懇謙遜的特質使他在探索的路上邁出一大步。


雅歌過去沒有社會課,我認為社會科不是可以用課本教的,必須進入時間、空間、人間,對環境有感覺。雅歌進入國中時代,社會科學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充滿著發現、問問題、尋求解決,更重要的,是對生命有所思考。思妤老師年輕資淺,然具有膽識,能勇於接受挑戰,我將他交給執行長培訓,以經營非營利團體,對這塊土地所互動出的經驗來設計課程。


兩位校友彥塵、彥蒼在這個夏令營的付出,為雅歌「教出怎樣的孩子」留下一張美麗的寫真。暑假三個月回台灣,幾乎沒有任何假期,每天盡責地帶領著這批未來雅歌人。他們從未要求回報,只希望得到的人能夠以感恩的心代代相傳,讓雅歌不輟,使更多人受益。謙遜的彥蒼,認為他只能擔任大提琴課程,就盡忠職守盯住大提琴的孩子,每天固定來陪他們練琴,並且心繫雅歌青少年管弦樂團,在上飛機的前一刻還在音樂營當輔導員。


彥塵彥蒼回台期間,習慣上以樂會友,開一場家庭音樂會,只邀請最熟的人。執行長為了鼓勵雅歌校友,希望彥蒼能為雅歌留下一段錄音,也給自己留下紀念。彥蒼暑假作業功課很重,加上雅歌的服事,他沒有時間再練舊曲。他問我:「老師沒教,我就公開演出,會不會對不起老師?」我回答:「如果我的徒兒用開音樂會的態度來預習我給的功課,我會很感動。」他每天除了到雅歌,就是留在家裡練琴,運動,回台灣沒有什麼特別招待他,我很不捨。


因為每天有練琴課,孩子們漸漸形成風氣,有些人更是組成室內樂,一有空就練。新學的孩子,在雅歌獨特的練琴系統下,有方法學習,成效很高,開始享受到成就感,每天急著要練琴,不肯罷手。為了分解複雜的技巧,我一度教他們撥絃找音,建立思維,重複幾次後就熟能生巧。一位當音樂家練琴、一位當練琴助理,以算盤計分,配搭之下,兩人都得到浸潤。沒想到有的孩子練完還要再練,結果手指起了水泡,我要求他停止。旁邊的小小孩看在眼裡,有一天很努力的練,然後來告訴我:「我的手也起水泡了。」看他的欣喜,居然把起水泡當成一種成就感,老師們啼笑皆非。


夏令營我們進行了一個live game真實遊戲:模擬人生與模擬社會。每個孩子組成家族,選出監護人。每天,一個監護人要找工作,得到薪水養家。每個孩子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打工,得到工資貼補。所有的工作都是學習的內容的轉化:知識、技能與品格。每個人每天上課,得到經驗值,表現通過挑戰得到工資。每個家族每天要付:房租、水電、伙食、學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所以一定要大家努力工作賺錢,才不會把傳家的「他連得」被併吞。


開始的時候,孩子很在意繳費,想要省錢,因此節衣縮食(不吃午餐、不吹冷氣或開燈),後來明白沒有付出得不到經驗值,轉而接納。一陣子有一個危機出現,有時孩子們會選擇抗拒,後來發現拒絕面對現實會使全家癱瘓一天,沒有任何進展,而付出代價之後可以得到經驗值與恩典,思維開始轉變,又得到活力。


模擬人生中暴露人的劣根性,也讓大家對生命的意義開始思考。一個大孩子看到有人總是偷懶、都是他在付出,覺得不公平。當他因為良好的品格得到一個大恩典,這才發現就是因為這樣的人難得,機會來時他才會脫穎而出。


夏令營的危機中包括世風日下,人們對老師不尊重、對自己不尊重、對環境的不尊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也在這期間遇到日偏蝕,以及台灣史上最大的風災水難。老師們即刻化為自然課與社會課,設計活生生的教材。在水災的畫面中,一棟大樓倒下來,有孩子覺得很好笑,老師們心裡好痛。但是,他們沒有批判孩子的無情,知道這就是需要教育的地方,於是設計了一場義演,為風災募款。我在文後節錄兩篇老師的分享。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夏令營結束了,雅歌的新學年又要開始,教師們有一週的時間沈澱,我們沒有暑假。生長在這個一個特別的時代,經歷過日偏蝕、經歷八八水難,更知道全球暖化已經不容忽視。委身雅歌,對於非營利組織必須有深刻的認識,不是朝九晚五,不是圖著一份餬口的工作,而是要讓自己活出榜樣。因為我們必須有愛與榜樣,才能教出雅歌所要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