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雅歌歷史沿革       


1994410日,台北市關心教育的一群人組織410教改聯盟,走上街頭遊行,要求執政者進行教育改革,使得台灣的孩子有一個快樂、健康的童年。其中一位領導者劉玉燕女士來到新竹,呼籲學者挺身而出,讓新竹也參與這個運動。劉玉燕最後找到一位新竹師院的孫德珍教授,決定投身共襄盛舉,為台灣的教改獻上一份心力,在新竹開始全力推動教改。


在此之前,孫德珍為了瞭解台灣的教育問題,隨台灣省國教輔導團遍訪台灣地區各縣市,她透過研習,提供教師在教材與教法上的新知與技能,並傾聽教師與行政人員的問題。經過十年的通盤研究,她發展了一套課程,讓老師有效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為了創造一個讓孩子快樂、家長快樂,老師也快樂的學校,孫德珍構思一所多元智能的實驗學校,發表一篇雅歌宣言


1994竹師附幼時期


孫德珍是第一位將多元智能理論引入台灣的學者。她先在竹師附幼培訓六位幼教老師學習多元智能理論,並獲國科會補助主持一個電腦學習環境的研究,探討藝術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潛能與學習動機的功能。培訓完的第二年,附幼開始發展實驗課程,親、師、生的反應極為熱烈,家長要求銜接到國小。


1995山湖分校時期


新竹縣長范振宗先生欣然接受雅歌宣言,邀請孫老師在新竹縣進行體制內教改,指定寶山國小山湖分校為實驗學校。孫老師在暑假進行師資培訓,繼續透過藝術教育的功能,提升學習的潛力與動機,並以品格教育為核心,發展一套全新的實驗課程。許多人並不了解多元智能是什麼,但因相信新學校、新希望而受吸引。一個偏遠被遺忘的小學校,學生數陡增六倍,引起媒體關注,外界參觀人潮湧入。全校欣喜地展開一套具創意與啟發性的新課程:開學典禮不再枯燥、學生不再填鴨、開始喜歡上學;學生眼神發亮,變得專注,期待一連串的發現。


實驗課程對學生產生出人意表的衝擊:快樂的學生使家長擔心,將來如何適應不快樂的國中生活?開始會思考的學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完全由大人安排,焦慮的家長要求實驗計畫退出山湖,還原一切。
孫老師解釋:學得好不必犧牲快樂的童年,而品格的建立唯有透過讓孩子會思考一途。在多元智能的理論未被接納之際,她所說的很多人不理解。面對學生突然激增,空間需求不足,法規沒有彈性,造成山湖教師不堪負荷,欲離的走不成,想進的來不了,教師喊停,創辦私校成為出路之一。


1997芎林雅歌時期  


珍惜實驗計畫的家長決意脫離山湖,另覓校地,成立雅歌實驗小學,與人本森小、種籽學苑、全人中學成為教改時期四所重要理念學校。
走出體制是無奈的抉擇,尤其正值選舉,政黨交替,無法立案的雅歌頓失所有資源,並被貼上違法標籤。失去學籍的學生,被強迫回歸轄區學校,但雅歌孩子拒絕。關心雅歌的媒體與各界發聲支持雅歌,一些校長大力相挺,允寄學籍,家長聲援,若政府逮捕創辦人,誓將陪同入獄。


危機就是轉機,立案陰影之外,雅歌揮灑出一片多彩的天地。教育改革是一條艱辛的路要走過千軍難移的僵化舊習,要掌握始料未及的變數,創校的過程面對許多困難,教會雅歌人學習如何解決問題,並培養出會解決問題的未來國民;資源缺乏的窘境,挑戰老師從零開始創造機會,教師對危機的因應之道,也為孩子樹立了智慧的榜樣,寫下了一首代代相傳的雅歌。


雅歌以令人動容的方式啟動了第一學期。離開山湖之際,雅歌孓然一身地租下芎林一座空蕩的農舍。當家長看到有人提供的報廢課桌椅,不忍孩子看了不舒服,希望能自費添購新課桌椅。孫老師說服家長,雅歌的孩子將會搶著要條件最差的課桌椅,家長懷疑會有什麼奇蹟出現?


當年的課程主題走到「我們來改變」。開學第一週,學生看到院中有一堆舊課桌椅,孫老師對學生講了一個課桌椅的故事,邀請具備「貴人」資格的學生領養一套課桌椅,擔任那些「傷殘」的桌椅的主人,並使它們的生命有所改變。活動的名稱叫做:before and after,領養之時的照片叫做before,被照顧過後的照片叫做after,評分將根據兩者的差距被對照後評分。學生們搶著要最破舊的桌椅,他們都想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接下來那週,家長與老師驚奇地看到孩子展現的熱情:刷新、磨平、批土、油漆。孩子們在美的分享寫信給桌子們,童稚的言語充滿對課桌椅的憐惜與愛護的承諾,就在這樣互動式的情境中,孩子學會憐弱、惜殘,並且知道每個生命都可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美麗故事。


家長參與建校,他們拿起槌子和釘子,把一片片空牆化成校舍;一畝稻田變成了操場,讓學生跑跳、種菜;三間臥室變成班級教室,一間客廳成為多功能教室,可以開會、演奏,連廚房都有空間上音樂個別課;二樓空出一間圖書室,一樓擠出一間行政室,庭院鋪上台子,成為舞台,好一個雅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1999辭職—走上不歸路


芎林兩年,雅歌啼聲初試,獲得許多肯定,但是未能合法立案的陰影一直籠罩,孫老師被迫選擇:放棄未立案的雅歌或是放棄公職。當媒體報導出孫老師辭職的消息,來自各地的關切也湧進。這樣的舉動並未紓解雅歌在政府眼中不合法的地位,教育局組成委員會到雅歌審查,第一步測量樓梯的寬度後,雅歌就不合格。家長們試著說服委員:學校的課程使孩子如何進步,期望不要讓雅歌終止,但是上訴無效,縣府下令拆房子。


2000峨眉傳奇


評鑑之前,新竹市長蔡仁堅蒞臨雅歌,與孫老師長談四個多小時,對於雅歌的辦學理念與辦學成果深受感動,決定在新竹市為雅歌找一塊校地,讓雅歌遷校新竹市。遷校工程浩大,新竹市所能提供的場地不多亦不適用,而雅歌急需落腳之地。峨眉山莊主人挺身而出,讓雅歌在松林間蓋了幾棟小木屋,解決燃眉之急;雅歌團隊在45天之內蓋出校舍,寫下峨眉傳奇,迎接雅歌的新時代。除了小木屋的教室建築,雅歌人在教室外面鋪上綠草與磚塊,開出了一條美麗的步道,享受親師生一起參與創校的過程。


雅歌人相信:在哪裡有發現,在那裏就有學習,「教室」就是學習出現的地方。峨眉校地遼闊,孩子們有廣大的校地奔跑、探索、嬉戲,老師們被培訓如何善用任何空間取代教室靜態學習,讓學生們在學校任何空間都可以進行課程。


2001年,從小一就進入雅歌的孩子,這一年將要自國小畢業。為了瞭解畢業生是否已培養出足夠的能力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學校要求孩子製作一個畢業光碟呈現過去11年生命的烙印。內容包含:他是如何被教養大的?他相信什麼?他的夢想是什麼?他發展出怎樣的品格?畢業典禮上,光碟被投影在舞台背面牆上,孩子一面演奏一個正式樂章,無聲的文字影像一面介紹孩子生命的蛻變。讓許多人感動的是:雅歌呈現給大眾的孩子畫面,都是常態,沒有經過篩選。


每一個危機,對雅歌也是轉機。當命運向雅歌扔出一個檸檬,雅歌就以信心接住,並且以感恩的心把它榨成一杯檸檬汁。每一次當艱難的考驗造成雅歌的實驗計畫不得不重來,雅歌便從內而外地更新成長,並在課程上跨出嶄新的一步!


雖然雅歌在峨眉時期被視為教育界的傳奇,教育部長聘孫老師為教育部委員,協助推動教改,當時新竹縣教育局長黃韻寧期盼雅歌分享課程與辦學經驗,協助新竹縣其他學校進行教改。局長以雅歌為新竹縣的驕傲,並得到縣長鄭永金的支持,願意讓新竹縣大坪國小試辦公辦民營,讓雅歌進入體制,順便解決雅歌缺乏校地的窘境。


大坪國小是一個偏遠學校,由於學生不斷流失,校長力挽局勢,親自到雅歌學習三年,引入多元智能理論,進行實驗計畫,並促成雅歌進入大坪。雅歌與大坪的合併讓在地居民憂喜參半,喜的是孩子將得到優質的教育、更多的資源,憂的是大坪校名恐將自此被雅歌取代。協談決定:雅歌僅能以基金會名義存在,雅歌校名消失。


2002大坪公辦民營時期


雅歌終於有合法校舍並且進入體制,更吸引家長的是雅歌變成公立學校,家長沒有義務額外付費,學生人數激增至106人--雅歌傾其所有,為的是讓大坪成為一所公立版的雅歌。
思量有一天大坪不再繼續實踐,雅歌名字可能永遠消失,許多深愛雅歌的學生、校友為此淚垂,孫老師以「一粒麥子不死,就不能結出更多子粒」來安慰大家,雅歌的成立是要對體制產生衝擊,雅歌願意冒這個險。


雅歌進入大坪比起當年初進山湖,教改已行之多年,多元智能的理念已經較為大眾所接受,預估應該較容易推展。然而,外界對課程的嚮往抵不住校內教師的質疑。部分老師考量學生家長社經地位的差異性,不自覺地將孩子分為兩部分:雅歌的孩子被視為天之驕子因而常受到雅歌時期從未有的指責。來自雅歌的教師面對兩種文化的融合,需要加倍辛苦地處理原校教師的感受並且拉拔在地孩子落後的功課。雖然人人都認為自己很支持公辦民營計畫,為達到族群融和,所消耗掉的巨大能量與時間是令人難以想像。


公辦民營的簽約計畫中,主要就是讓雅歌在大坪實踐雅歌的精神,因此賦與計畫主持人主導權,並將雅歌全校師生併入大坪。最讓人震撼的是在合併後縣政府未依約定將原有校長調走,讓計畫主持人置身度外。霎時間整個計畫變得複雜,騎虎難下。
有責無權的公辦民營,對計畫主持人是千鈞重擔;走不成的留任校長,那份無奈更令孫老師深深虧欠。長期的積勞在這一年急遽惡化,心臟醫生警告必須完全休息,孫老師於2003年暑假赴美休養,僅在寒暑假返國作師資培訓。


2005美國雅歌私塾


大坪國小委託雅歌公辦民營,一直只是試辦,無法可循,家長們喜歡大坪的自然環境,有人感謝公立學校也可以有雅歌的精神,有人渴望回歸雅歌的原貌。
聽聞有孩子不再快樂,想念貓頭鷹媽媽,孫老師心動了,決定在美國為這樣的孩子辦雅歌私塾。她以師徒制學習環境陪伴七位雅歌校友就讀美國中小學,並觀摩明尼蘇達州的中學課程,研究紐約州的生命教育課程。
2006年,台灣幾所體制外學校提議合作辦學,將多年心得貢獻給社會。孫德珍與李雅卿、楊文貴、陳木城組溪口計畫小組,研擬在新竹縣竹東合作辦學,網上討論對話半年之久,校歌「歌中之歌」也於此時完成譜曲。兩年後,溪口計畫化為一聲嘆息。


2007在基督書院推動品格教育


孫德珍接受基督書院院長邀請,返台協助發展品格教育,將雅歌的精神在大學推展。對孩子們念念不忘的孫老師於週末返回新竹,同步為他們開授「品格教育」課程。


孫德珍曾經承諾孩子:有生之年,一定要讓雅歌復校。在健康不濟的狀況下,她想讓雅歌復校的念頭日漸急切。2008年,她辭去基督書院學務長暨教職,積極籌備雅歌復校。借用新竹道禾小學「天空班」教室,指導四位中小學生混齡學習,並協助道禾師資培訓。歲末,孫德珍被診斷出罹患癌症,在眾人規勸之下停止授課。


2009 雅歌於梅竹復校


四月,雅歌文教基金會辦公室在新竹開張,開始招募教師培訓。九月,雅歌中小學籌備處於梅竹山莊成立,積極尋覓新竹市可能校地。此段時間與苗栗縣教育處接洽廢校,處長彭富源全力相助,在四季山莊力邀之下,雅歌離開新竹,進駐四季會館,開始準備申請在頭份設校。


2010 雅歌遷校頭份
暑假期間,雅歌正式進入四季山莊,雅歌交響樂團終於有一個家。
孫老師以最深刻的師徒制方式培訓老師,學習如何透過愛與榜樣,讓孩子學得會、願意學。這一年,雅歌發展新課程,雅歌數學讓全校孩子沒有人怕數學,練琴系統讓孩子以有效的方式學習音樂,語文浸潤的環境讓孩子習慣原文--英文或古文,品格課開始正式出現,研究課也重新統整。16年來所研發的心血開始凝聚出嶄新的面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雅歌私塾 的頭像
    雅歌私塾

    雅歌私塾的部落格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