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土木堡之變--雅歌歷史課       彥塵老師


今天歷史課有第一男主角「王老師」司禮太監王振、第二男主角「乖學生」正統皇帝朱祈鎮、最佳男配角「瓦剌旅遊團團長」蒙古太師也先三位先生。

事關第一男主角的身分背景,很少孩子知道什麼是「宦官」,卻有不少人知道「太監」;在解釋了這種特殊工作人士的必要性後,我們簡略的說明了落魄教師王先生如何搖身變成皇帝私人講師的離奇過程。然而更離奇地在後頭。

我給孩子們分析了一下一個明朝皇帝的日常行程:據某份統計報告數據,以明英宗朱祈鎮八歲即位而言,一個與家蓁年紀相仿的小男孩,每天可能要瀏覽四百多份公文奏章、處理1200多件事。以最勤勞的每天工作十二小時來說,平均四十秒就得下一個行政決定這樣的複雜當然不是小朱祈鎮承受的了的,因此大家似乎很能接受乖學生委託王老師代為處理政務(=弄權務國)的這個結果。

我們接著描述了住在明朝北方的蒙古人的居住環境。在一個不是牧羊就是牧馬、牧牛的社會中,要期待家家戶戶都能順利取得日常器具用品似乎是不切實際的。幾位年紀較大的哥哥們已經猜到,在旁邊住著富庶而相對文弱的農業民族時,「買不到用搶得更快」這個方針對強悍的遊牧民族有多大的吸引力。不請自來的瓦剌旅遊團開始了他們滿足家庭需求的入侵之途。

我們隨即眼睜睜的看著王老師慫恿乖學生御駕親征;看著王老師大剌剌的命令兵部在三天內準備好五十萬兵馬(實際上只是一組裝備不足、士氣低落、毫無組織的非自願旅遊團); 看著王老師如何以愛國的大義強迫千餘高官+萬餘皇帝私人供應團走上不歸路;看著王老師聽見前線失利便嚇破了膽打算撤退;看著王老師在逃跑之餘不忘讓大家等待他的「贓車團」會合才願動身;看著王老師身處衣錦還鄉的期待和害怕自家田地被大軍踩壞的矛盾中,一再錯失僅存的撤退時機。

明軍理所當然的上了土木堡的高丘,理所當然的被瓦剌軍截斷了水源(估計王振沒讀過三國演義,而也先有),大家想像自己渴了三天的模樣,已可料想該來的結果。在瓦剌刻意的假撤退後,毫無章法的明軍理所當然地衝向河水。瓦剌的反擊出乎意料的成功;明軍已經崩潰到願意聽信瓦剌軍「饒脫下盔甲者不死」的美妙謊言,而任人魚肉。 最妙的是,王老師總算受到遲來的制裁,而乖學生卻在當了一年的高級敵方俘虜和八年的囚犯後,重回皇帝寶座,但這已經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這就是歷史上聲名狼藉的「土木堡之變」。比起君王被擄的恥辱感、國破戰危的悲傷,孩子們感受最深的,卻是這故事情節荒謬的登峰造極(多人課後跟我反應,覺得劇情比較像是我編來娛樂他們的)。事實比小說神奇,或許是這一事件最大的註解吧。 這次的講解方式有考慮到暑假歷史課聽眾的年齡層有所下降,嘗試多做了一些幫助理解的說明和比喻。只希望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只要有人覺得「歷史其實可以很精采」,那我們就有收穫了。

下次若有機會,主題將是正德皇帝朱厚照一手導演的「應州大捷」。且看明代皇家第一活寶怎樣在遊戲人間的同時,展現他長年受人忽略的才幹。




貓頭鷹媽媽的話


上學期,小學部的孩子們注意到國中生有歷史課,是彥塵老師上的,他們開始想辦法靠近,然後向我申請旁聽。夏令營期間,彥塵老師再上歷史課,孩子們很踴躍,說好是給大孩子的,連妍卉、致瑋也不肯離開,可能是同儕的影響。


彥塵和我分享他正在上明朝,說得神采飛揚,我相信一定是課上得太精采了,才會這樣。請他寫一篇分享,讓大家知道雅歌的歷史課,是如何激發孩子有感覺,浸潤在歷史之中。從小走過這樣的導讀,怎麼可能不愛歷史?雅歌的孩子好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雅歌私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