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手的習慣 孫德珍2013
這週孩子們很用心的準備一月12日的研究發表,他們不去想無法挽回的窘境,感謝老師們幫到今天,雅歌關了,但孩子們仍要撐到最後一天。因為我們都學到高手的習慣:「事前預備,事後收尾。」
我們分工一起面對這個艱難的任務:有人主持節目,有人操作投影,有人負責舞台,有人擔任招待,有人進行布置,而每個人也都要發表,有弱小的孩子沒有獨立發表的經驗,還要有人在旁協助,排練過一次後就知道哪些事需要人?那些人可以接手?有問題就去解決這就是雅歌的孩子。
經過一早的實際操作,孩子們漸漸知道辦這樣一個活動是怎麼一回事,於是幾個懂事的孩子突然變成我得力的助手,將整個活動扛起來了。泓喬、欣儒都沒有主持的經驗,但是也沒有畏懼,不懂就問,問了就做;定軒、家蓁掌控投影,用最高的專注學習何時換片,找出瑕疵及時修改;傑森、紹鎧掌控舞台,關心麥克風的效果,並且在弱小者旁邊壯膽,提詞;菀昀、亮羽製作標籤劃座位,將演講者席次訂出,以免座位不當造成困擾;詠忻、育筠、淳縈、亮心擔任招待,在走道上練習如何將來賓引入座位。在又是講員又是工作人員的雙重身分下,孩子們仍然有序地出場練習發表,甚至要照顧那些不能分擔工作還需要協助的孩子。
孩子們已經將自己的研究人物畫像及自畫像裱好加框,排在庭院牆上展覽,舞台在克難中架好,雅歌沒有經費,但是我們有膽識有創意,所以能與眾不同,所有的分工都在全力配合的專注中進行。他們努力觀察別人的優點,對於不足處也能互相提醒修正,對於在台上說不出話的,大哥哥姐姐就跳出來,一句一句帶著他念,直到通過為止。
研究發表的獎項有三級,孩子們有樣學樣,一步一步挑戰,一級一級通過,展現驚人的潛力。
第一階段:內容審查,報告的完成,ppt 是否圖文並茂,一目瞭然?(入圍就有獎狀)
第二階段:呈現發表,口語的傳播,演講聲音是否聽見?段落分明?(獲選就有官員提供的獎品)
第三階段:感動觀眾,臺風的展現,舉手投足是否優雅?真誠動人?(特優就成為傳人,得到貓頭鷹獎)
我們不隨潮流,不循制式,不重表面,不講排場,不求虛名,我們只跟自己比,我們只做最好的自己!